喝茶是一門大學問。精細的功夫才能構成意猶未竟的滋味,但這些功夫也彷彿一道高牆,隔絕了一般人與茶的距離。喝茶的人口成了一個M型:右側是有些年紀的好茶者,喝得、談得一口好茶,在茶藝世界悠然自得。左側是年輕的群眾,拿著一杯手搖廉價茶飲,只能謙虛(或許帶著點自我催眠)地說:「我的味覺不大靈敏,其實喝什麼都差不多。」

賞茶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不分年紀、風格都可以享受茶的滋味。這次BAZAAR特別訪問了王德傳茶莊的商品研發總監王俊欽先生 ,領著我們進入美妙的茶世界,找到適合你的那款茶。

印度茶園pinterest

茶是怎麼分類的?

紅茶、綠茶、烏龍茶......究竟有什麼分別?

茶的分類其實源於製茶工藝,製茶的方式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結果。我們可以簡單從茶湯顏色來分辨,不發酵茶:茶色較淡是綠茶,全發酵茶:茶色較深是紅茶。

台灣最棒的茶品是部分發酵茶,包含:文山包種茶、高山茶(金萱、烏龍)、凍頂烏龍、鐵觀音......。

以科學的數據來說明,發酵度百分之五以內的為不發酵茶,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為全發酵茶。

如何品出茶的味道?

常常聽到龍眼香、花香,究竟怎麼喝出不同的味道?

初次品茶的人常會遇到的煩惱,聽著老師或前輩說著:這茶是什麼樣的滋味,卻怎麼喝也喝不出來,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舌頭有點頓、領悟力有點差,深深覺得自己不具品茶的天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王先生說:「非常細微的部分需要訓練,但大多數人都可以喝出不同茶的差異,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細細地品嘗,以及知不知道自己喝的到底是什麼味道。」

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自然對味道的想像與連結也不同。王先生提到自己過往的經歷,曾請外國友人喝一款高山茶,對方喝完幽幽地說:「喝起來是麥田收割完的味道。」倘若你的居住地不曾風吹麥浪,又怎麼可能知道是什麼味道呢?味道是非常私人的,沒有正確解答,端看你的生活經歷。

因此,要喝出心得,日常生活就得多嘗試,聞過竹子的清香,吃過龍眼乾的滋味......用心於日常的感受,才是賞茶的不二法門。建議你選擇一間值得信任的茶莊,請店員一款一款試泡,靜下心專注地品嘗,自然能喝出其中滋味。

茶pinterest
王德傳茶莊

我適合什麼樣的茶?

不同的地區、氣候造成了大異其趣的喝茶特性?

喝茶雖然是非常私人的嗜好,但大體上,風土與氣候仍造成了些許的影響。

為什麼華人多喝綠茶?因為中國本土是大陸型氣候,濕度低,喝寒性程度高的綠茶,帶濕潤感,能洩火散熱,至於秋冬則不喝綠茶。

所有茶都屬寒性,依照烘焙的程度致使寒性有所不同。綠茶的寒性最高,鐵觀音則經重火烘焙改良降低了寒性。依據不同的氣候、身體的反應,大大影響人們喝茶的嗜好:燥熱的人愛喝寒性茶,虛寒的人則飲用寒性低的茶。

現代人重視的咖啡因,則與烘焙的方式無關,品種決定咖啡因的含量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出產的茶葉,咖啡因的含量不同:夏天的茶咖啡因含量最高,高山烏龍要選冬季與春季收成的茶葉,紅茶則是夏天出產的為佳。

什麼時候喝茶?

除了啃瓜子的時候配茶,茶還有其他妙用?

你對茶的印象還停留在老人啃著瓜子喝茶嗎?這麼想就落伍了。茶其實同紅酒一般非常適合佐餐,「綠茶」適合開胃,吃蔬果時來點帶著花香的「高山茶」最對味;

豬肉則搭帶著果香的「中度發酵茶」;「鐵觀音」和牛肉是絕配,飯後再來點「普洱」可以代謝掉多餘的三酸甘油脂。至於大家總是很關心的甜點,配上「紅茶」是不錯的選擇。

許多科學研究顯示,每天適量喝點茶,對身體大有益處。趕緊放下手邊的手搖杯與罐裝飲料,一起來品嘗茶品的芬芳吧。

茶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