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曾在其《流動的饗宴》 (A Moveable Feast))一書中寫到,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未來不管你身在何處, 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從紙醉金迷、華麗炫目的20年代起,來自世界各地的文藝名人、社會名流和知識份子都在巴黎交會。他們聆聽爵士、品嘗美酒、欣賞削著短髮的迷人Flapper女郎在酒吧裡漫舞,在煙霧間高談彼此的文化思想。當時處處可見的時髦咖啡館成為他們最愛聚集的場所,而在這個「咖啡社會」的年代,坐落於塞納河左岸的雙叟咖啡館 (Les Deux Magots),便是文藝名人最常出沒的愛店之一。

Crowd, Monochrome, Black-and-white, Event, Photography, Street, City, pinterest
20世紀初巴黎街頭的咖啡館,絡繹不絕的人潮形成了當時的「咖啡社會」(Café Society)。

承載歷史記憶的咖啡館

Window, Land vehicle, Classic car, Car, Fender, Classic, Antique car, Street light, Vintage car, Mixed-use, pinterest
雙叟咖啡館舊貌。

座落於塞納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橫跨兩個世紀的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 ,與另一家赫赫有名的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 )只相隔了一條街區。最早在1812年時,雙叟咖啡館並不是以現今咖啡館的模式經營,而是販賣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寶和布料以及中國的絲綢。

名稱取自當時著名的戲劇《兩尊來自中國的雕像》(Deux Magots de la Chine),店內實際上也坐著兩尊中國清朝人物木雕,在歐式宮廷建築風格下,不僅增添了來自東方的神秘感,更見證了咖啡館的歷史記憶。

Photograph, Monochrome, Black-and-white, Snapshot, Monochrome photography, Building, Architecture, Street, Tree, Photography, pinterest
雙叟咖啡館不只緊鄰花神咖啡館,更坐落在巴黎現存最古老教堂之一的聖哲曼德布雷教堂旁。

1885年,雙叟咖啡館轉為販賣酒水的咖啡館,在進入20世紀時成為了巴黎這個文藝重鎮裡知識和文化交流的精華地。來往的文藝名人不勝其數,海明威、喬伊斯、西蒙波娃、沙特、畢卡索皆是雙叟咖啡館的常客,他們在這寫下了流傳於世的名著、交流著影響後世的思想。而其在文學界的影響更是在1933年「雙叟咖啡館文學獎」的成立之下,劃下了歷史性的指標。

文字裡的咖啡館印象

Photograph, Photography, Stock photography, Black-and-white, pinterest
海明威曾在雙叟咖啡館裡得到許多靈感並寫下多部經典名作。圖為海明威和作家Janet Flanner在雙叟咖啡館裡閱讀一本書的初稿。

曾於1920年代旅居巴黎的海明威,雙叟咖啡館是他在巴黎最愛的地方之一。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他,常與《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在此啜飲著雪利酒,抽著菸暢談時事和交流思想。

Photograph, Standing, Snapshot,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Headgear, Photography, Vintage clothing, Uniform, History, pinterest
1920年來到巴黎的喬伊斯也經常光顧雙叟咖啡館。圖為喬伊斯和知名出版商Sylvia Beach在巴黎街上的合影。

愛爾蘭作家喬伊斯 (James Joyce)愛來雙叟咖啡館點杯瑞士白葡萄酒;同樣來自愛爾蘭的王爾德 (Oscar Wilde)也曾在離開英國後於此小留片刻。

俄國作家弗拉基爾 (Vladimir Nabokov))1955年出版的經典作品《蘿莉塔》 (Lolita)中的敘事者更如此描述: 「巴黎很適合我,我在那裡和一些客居當地的外國人談論俄國電影;在『雙叟』咖啡館與同性戀者共席交談;在默默無聞的刊物上發表冗長乏味的文章。」

哲學的邂逅與萌芽

Photograph,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Snapshot, Sitting, Monochrome photography, Human, Photography, Street, Glasses, pinterest
雙叟咖啡館不僅見證沙特和西蒙波娃的愛情,更成為當時存在主義思想的萌芽地。圖為沙特坐在咖啡館前提筆寫作。

除此之外,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 (Jean-Paul Sartre)也常於雙叟咖啡館的一隅和卡謬 (Albert Camus)、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等哲學家激情辯論。在其《存在與虛無》(Being and Nothingness)一書中著名的法國咖啡館服務生的哲學理論,據說就是他在雙叟咖啡館裡所得到的靈感。

西蒙波娃更曾經在日記中寫道,「我坐在雙叟咖啡館裡,眼睛瞪著咖啡桌上的白紙…我感覺到我的手指蠢蠢欲動,我需要寫作。」

Photograph,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Conversation, Event, Tableware, Restaurant, pinterest
咖啡館中的西蒙波娃和沙特,攝於1970年。

電影中的雙叟咖啡館

Photograph, People, Snapshot,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Fashion, Headgear, Monochrome photography, Vintage clothing, Smile, pinterest
不只知識份子和文藝名人是雙叟咖啡館的常客,許多電影人士也鍾愛這家歷史悠久的咖啡館。圖為曾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美國導演John Huston、演員José Ferrer和女伴在雙叟前的合影。
People, Monochrome, Black-and-white, Classic, Conversation, Monochrome photography, Automotive wheel system, Photography, Sitting, Family, pinterest
知名法國新浪潮導演Claude Chabrol也是雙叟的主顧之一。圖為Chabrol和演員們在雙叟咖啡館裡的合影。

雙叟咖啡館也是許多知名電影導演最愛的拍攝場景之一。在許多部電影中經常能看到其身影,像是1973年在坎城影展得到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的《媽媽和妓女》(La maman et la putain )、令人笑中帶淚的2012年電影《逆轉人生》(The Intouchables),以及科幻劇情大片《全面啟動》。

Window, Furniture, Town, Restaurant, Chair, Outdoor table, Awning, Mixed-use, Outdoor furniture, Drum, pinterest
電影《全面啟動》中,李奧納多飾演的Cobb 和艾倫佩姬飾演的Ariadne 第一次討論造夢時所坐的地方就是雙叟咖啡館。

雙叟咖啡館至今仍是巴黎最受歡迎的咖啡店之一。雖然已不再看的到那些高談闊論的知識份子和提著筆的文學家,下次來巴黎時不妨再一訪這家傳奇性的咖啡店。選一個店外的位子坐坐、點杯經典的咖啡歐雷和法式可頌,跟著海明威一同細細品嘗巴黎這流動的饗宴,重返過去那段風華的咖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