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Door, Furniture, Architecture, Wood, Display case, Glass, Metal, Shelf, Building, pinterest
art work_CHIH-HUNG LIU; photographs_IZZY CHIANG
art work_CHIH-HUNG LIU; photographs_IZZY CHIANG; text & realization_ANGELINE HSIAO

「李商隱在《春雨》一詩作,寫的是雨夜思情、思鄉等舊地重遊的懷想,這次的創作概念希望能封存這樣關於「時間」、「回憶」進而「珍藏」的狀態。」藝術家劉致宏以這三個關鍵字,串聯起他對BAZAAR 150 週年的浪漫想像。

這位喜歡下雨天的藝術家繼續說道:「每逢春雷響、雨水落下伴隨一股熟悉的味道,無論身在何方,那氣味逐漸成為一年起始的記號、一帖良方,而那熟悉氣味往往會召喚回一些零落的回憶。雖然春天過去了明年還會再回來,但許多過去的美好片段隨著時光流逝而不復返,然後繼續期待著早春大雨帶來訊息、重新回味。

Shelf, Furniture, Wood, Shelving, pinterest
art work_CHIH-HUNG LIU; photographs_IZZY CHIANG
劉致宏,《春雨》之細節。

這不經讓我會心一笑,雖然第一眼見到《春雨》時,有點難立刻與其過往的藝術風格建立連結,但作品裡向來耐人尋味的文學性,依然存在,依然劉致宏。

但《春雨》不單只是件裝置藝術作品,從一開始的創作發想,劉致宏便決定先細膩地蒐集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對於何謂「記憶中的珍視之物」的思索回望,像是兒時庭院摘取的蜂巢標本、後陽台的觀音山、春天午後的雨水與氣味等深刻印象;而其中的觀音山,就是出於他居住在關渡的生命體驗。

Green, Botany, Tree, Window, Grass, House, Glass, Plant, Shade, Forest, pinterest
art work_CHIH-HUNG LIU; photographs_IZZY CHIANG
觀音山(下)濃縮了劉致宏在關渡的生活體驗。

「如果所有的回憶與體驗都是由自己出發的話,我覺得不夠開放、多元。但這些訪談不一定是刻意的安排,有時剛好就是遇到機會。」藝術家解釋道。而在談話取材之後,

劉致宏透過造形語彙的翻譯、簡化與再詮釋了13個陶瓷物件,安放收藏於多寶閣內,用另一種形式延續時間所焠鍊過的美好樣貌。

過往多以平面繪畫為創作主軸的劉致宏,近年來開始嘗試裝置藝術,無論是獲得台北美術獎優選之作《索引三則》中的《藍色的刺痛的愛》,或是在Dior邀約下讓經典Lady Dior包款充滿台灣在地色彩的〈夏夜行〉,都有著令人佇足多時的魅力。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Lock, Blue, Padlock, Light, Lighting, Architecture, Night, Window, Metal, pinterest
Dior
劉致宏,《夏夜行》。

而此次為BAZAAR所創作《春雨》竟是他第一次以陶藝完成的裝置作品「其實這樣的計畫是件放在心裡很想要做的事情,但一直沒遇到適合的機會。」雖然藝術家說完後笑容有些靦腆,但我相信這正是BAZAAR對於藝術一向全力協助從不設限的好註解。

不只是「有了BAZAAR,才有時尚」,我們更能有自信說:BAZAAR還給了藝術家們自在作夢的廣場。


劉致宏

1985年生於台灣新竹,2013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創作類型涵括了繪畫、裝置、影像、現成物、訪查檔案、印刷出版物等,並聚焦討論在「拾得/材料/能動性」、「語言形式的轉化」與「在地關係連結」等面向。其作品曾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2016年受邀參加台北雙年展,同年獲台北美術獎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