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當草間彌生在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第一次展示作品《Narcissus Garden自戀庭園》時,她在著名地標Italian Pavilion旁的草地,擺放了1,500個鏡面塑膠球。

作品旁擺置著兩則告示,一則標示著作品名稱"NARCISSUS GARDEN KUSAMA";另一塊上頭則寫著:"YOUR NARCISIUM [sic] FOR SALE"─「你可以購買的自戀」。

她沒開玩笑:這些閃亮球體被以約60元台幣一顆的價錢買給造訪的遊客,直到被當地管轄單位禁止為止。

如今,這位現年87歲的傳奇日籍藝術家,在最新的計畫中重新建構另一位現代藝術指標─建築師Philip Johnson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佔地49英畝的故居「玻璃屋」(Glass House)。

這次,彌生配置了1,300顆不鏽鋼鑄造的球體,放置於池塘中。「它們在水中漂浮,持續的移動,反照著玻璃屋的美麗景色,直至自身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彌生說。

Plant, Shrub, Natural landscape, Garden, Landscape, Pond, Botany, Groundcover, Water feature, Botanical garden, pinterest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hade, Black-and-white, Walking shoe, pinterest
第一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Philip Johnson(1906-2005),對美國建築設計思潮的推動具重大的貢獻。曾於擔任紐約MoMA博物館負責人期間,引介多位歐洲建築大師設計作品之外,生涯中不同時期的創作亦都帶來重要影響。1949年於自家基地設計的玻璃屋,破除美國房屋封閉的設計思維,以「景色作為玻璃屋外牆」的概念,帶來嶄新突破。

1960年代,當彌生將她色彩鮮艷的點點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她成為當時的藝術先驅,以製造身歷其境作品、推崇極簡主義,與普普藝術家(Pop artist)身份著名。

但當時序來到21世紀,她已正式成為了一個「現象」,晉身藝術品市場中最具價值的女性藝術家,每次展覽總吸引大批為其作品傾倒的群眾。

她的展出同時也是社群媒體Instagram世界的寵兒,無論是和她有趣的南瓜雕塑合影,或是於《The Obliteration House消去屋》親身體驗,將數以千計色彩繽紛的圓點黏上黑白色調的房間,觀賞者們總能和彌生的視覺世界融為一體。

生於1929年的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彌生於1950年代基於對前衛藝術的欽慕,以及知名藝術家Georgia O'Keeffe的鼓勵之下來到紐約。

除了實踐表演,她同時創作了極為大膽的行為藝術,包括在裸身的男人女人身上畫滿圓點,在聯合國總部及自由女神像展示。

Arm, Style, Hat, Dress, Interaction, Trunk, Gesture, Chest, Sun hat, Monochrome, pinterest
Leg, Public space, Monochrome, Style, Crowd, Street, Tourism, Headgear, Street fashion, Luggage and bags, pinterest

她的中心概念是Forever Love─永恆的愛。「圓點傳遞我對世界永恆的愛,」她解釋,「它們是宇宙、人類,以及所有生命。」

「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圓點,無法單獨存在。」她說,「所有人類也各自是圓點,共同編織建構出美麗的畫面。對於它們,我有最深切的愛與敬畏。」

在藝術與人生的緊密結合下,彌生自己彷彿也逐漸成為行動的畫板。她習慣穿著圓點圖案,頭戴鮮紅色的漫畫式假髮。

當被詢問這樣造型的原由,她回答,「我自己也好奇這個造型是怎麼出現的。這是無意識的組成。」或許可以說,在她全神貫注的於藝術之路的過程中出現。

Nose, Mouth, Eye, Colorfulness, Bangs, Orange, Wig, Eyelash, Bob cut, Hair coloring, pinterest

因著獨一無二的氣質,在時尚領域中的彌生與她的藝術一樣夢幻。1960年代後期,她創立了一個時尚品牌,作為傳遞她視覺想像的另一個媒介。

她創作的洋裝包含代表性的圓點元素、直白的透視系列,以及特意割破展現胸部及其他私密部位的設計,同時在Bloomingdale's百貨公司以及她位於格林威治的個人精品店展售。

2006年,一位因喜與藝術家合作著名的大膽設計師,來到日本拜訪因心理健康因素,已回家鄉居住3年的草間彌生。那個人就是Marc Jacobs。

「他來到我位於東京的工作室,手裡拿著花。」彌生回憶。

Jacobs紳士般的魅力奏效,六年後,彌生與他合作,為Louis Vuitton設計一系列作品,包括圓點芭蕾舞鞋、項鍊及包包。

Vuitton則以贊助她舉辦回顧展作為回報,於倫敦泰特美術館及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引發購票熱潮。

Red, Ball, Ball, Sunlight, Sphere, World, Maroon, Reflection, Christmas ornament, Toy, pinterest
KRISTIAN SCHULLER
Ball, Ball, Performing arts, Majorelle blue, Sphere, Holiday, Holiday ornament, Christmas ornament, Ball (rhythmic gymnastics), pinterest
KRISTIAN SCHULLER
Tree, Shade, Tints and shades, Park, Balloon, Yard, Party supply, Bench, pinterest
KRISTIAN SCHULLER

因受幻覺與強迫症所苦,過去39年,彌生自願居住於精神醫院。每天她都會出門,用走的方式前往位於同一條街上的工作室。

「沒有一天我不想從我的精神病症中逃脫的,」她說,「我想要回到更像正常『人類』的世界,可以將我每日對於生命、死亡和存在的所思所想帶入藝術創作。當我稍微痊癒,我便到工作室與之搏鬥。這就是我持續的循環。」

今年二月,一個展於美國華盛頓特區Hirshhorn博物館的巡迴藝術回顧,將重現彌生的《Infinity Rooms》,一個她於50年前創作的作品。

想參觀的人應做好大排長龍的準備,2013年,當此作品於紐約的David Zwirner Gallery展出,數以千計滿懷希望的觀眾於場外等待數小時,為了進入那昏暗房間的45分鐘,感受由彩色LED燈泡於鏡面牆壁反射出的無垠世界幻象。

裡面的場景,除了是個適合自拍的好處所,亦是對於宇宙,以及我們身處集中位置的嚴肅省思。這也是持續讓彌生於工作室努力不懈的主題。

「我們無法終止自身的存在,同時亦無法自死亡中逃離。」她說。「為了克服焦慮和恐懼我持續的創作,持續將自己淹沒於己身情緒…同時,也持續將自己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