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對面正滔滔不竭的黑西裝男人心想:「現在是怎樣,到底是要不要談合作。」那是今年一月中,一大早八點左右才抵達巴黎,中午馬上和巴黎市立劇院的總監Emmanuel Demarcy-Mota約碰面吃飯,準備談今年臺北藝術節的合作案。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隨機應變下決策

雖然去年11月的時候,我們在台灣相見歡,而他也很主動說,他們舉辦的《歐洲工坊藝術節》(Chaniters d'Europe)可以跟我們合作。可是今年初碰面後,他只談接下來五年後想做的事,完全沒有提到之前的承諾。

這幾年有機會跟一些位高權重的大師們近距離接觸後,發現他們都有個特徵,就是活在未來,時間大概是少則三年,多則五年。

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程都至少排三年之後,當下大腦關心的事,也都是三年之後。

Human, Photography, Visual arts, Art, World, Fictional character, pinterest
巴黎市立劇院總監Emmanuel Demarcy-Mota。

當天作陪的,還有總監的左右手,一位是他高中組劇團就在一起的Christophe Lemaire,另一位是負責舞蹈節目的Claire Verlet。當話題開始聊到Emmanuel Demarcy-Mota在2020年後,準備用火箭將雕塑送到月球的展覽計畫。我提了能用機器人加攝影機,來讓地球連線的觀眾,可以自由操縱觀賞的角度。他聽了隨即眼睛一亮,口氣變得更急促起來,我已經不太聽得懂總監帶有濃厚法語口音的英文……。

藝術總監的主要工作有兩個,第一是下決策,也就是做決定。

我還記得2012年開始擔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節目的事,甚至頭一兩年,我連作夢都夢到在策展。決策下得慢,有一個原因,是要考慮的層面很多,有時這些不同層面會彼此衝突,這時你只能等待,等待機會的來臨。

果然,機會來了,不知道是因為剛剛端上來的紅酒,還是我的話題有打開對方心防。總之,Emmanuel Demarcy-Mota忽然打開一直放在旁邊的文件夾,拿出早就擺在裡面的《歐洲工坊藝術節》資料,開始跟我解釋這個活動的架構。最後,總監對兩位左右手說:「好吧,我們要跟台北合作,剩下的細節就讓你們之後談了。」然後又繼續興致勃勃地說著他五年後的偉大計畫。

贏得尊重與信任

能和巴黎市立劇院合作,而不是買節目,對我來說,是這六年總監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著棋。Pina Bausch每次到巴黎,只會在巴黎市立劇院演出,這是向來引領國際表演藝術潮流的關鍵舞台,每年一度的巴黎秋天藝術節,同樣也是巴黎市立劇院承辦,由Emmanuel Demarcy-Mota主導。臺北藝術節並不是一個特別有錢的藝術節,至少相較於香港或東京,我們預算還是頗為有限。但是

如果能跟巴黎市立劇院一起製作節目,對於國際表演藝術圈來說,臺北藝術節的地位會變得更不一樣。

這有點像之前都是買成衣,現在開始穿設計師的衣服,你自然會吸引更多目光。

Suit, White-collar worker, Businessperson, Formal wear, Photography, Tuxedo, Architecture, Sitting, City, Tourism, pinterest
Pina Bausch於巴黎留影。

為什麼需要這些目光?很簡單,我們希望推臺灣的藝術家出去。《歐洲工坊藝術節》是以歐洲國家的青年藝術家為參與對象的藝術節,但Emmanuel Demarcy-Mota願意讓我推薦兩位台灣藝術家陳成婷與洪儀庭,參與這個活動,與另一位葡萄牙藝術家Ricardo Neves-Neves一起工作。

最後這三位藝術家加上兩位法國演員,在五月下旬於巴黎市立劇院演出,結果頗受好評。

八月時,這五位藝術家會到台北繼續排練三週左右,九月初在水源劇場呈現。

Tango, Advertising, Dance, Performing arts, pinterest
歐洲工坊藝術節之海報。

在該次會面的三天後,我跟Christophe Lemaire約在市立劇院目前的暫時所在地,也就是羅浮宮對面的皮爾卡登藝術中心(因為去年底劇院開始整修,要到2018年秋天才會重新開幕)。我們談了一下大致的合作方式,雖然有很多細節一開始都沒有定論;但這半年來,雙方都站在扶植未來藝術家的角度去對話,並在預算分配上維持對等的合作關係。結果證明,巴黎市立劇院沒有想像那麼難搞,如果你能獲得對方尊重的話。

Botany, Tree, Sitting, Friendship, Conversation, Table, Organism, Lunch, Sunlight, Recreation, pinterest
臺灣藝術家陳成婷(左)與法國表演者討論演出方式。
所以,藝術總監第二個主要工作,就是獲得別人的尊重。

耿一偉

台大哲學系畢,布拉格音樂學院研究,於2012年起擔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曾獲倪匡科幻獎首獎,著有《喜劇小百科》、《喚醒東方歐蘭朵》、《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並有譯作《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及《布拉格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