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展《非典人類》 集合了六位來自東亞各國的跨領域創作者,從藝術人文觀點出發的想像力,試圖呈現並探索科技帶給人類未來社會的衝擊和未知的可能性。

長谷川愛-不可能的小孩pinterest
伊日藝術
長谷川愛,《不可能的小孩》。

儘管科技日益進步,醫療技術也相對地提升,各式疾病和病毒、病原的存在,仍然是人類不斷想要尋求突破的領域;林沛瑩和陳逸云這兩位創作者,分別透過作品《病毒馴獸師計畫》和《病著唄》,討論未來是否有和病毒、疾病和平共存,甚至是用疾病發展成動能的可能性。

林沛瑩pinterest
伊日藝術
林沛瑩,《病毒馴獸師計畫》。

陳逸云pinterest
伊日藝術
陳逸云,《病著唄》。

如今老年人口比例大幅升高,陳逸云《病著唄》,透過「虛構設計(Design Fiction)」這種研究方法,思考在養老院裡,

人類之於疾病的關係;能不能和不夠健康的身體和解?

讓無法擺脫老年疾病的身體也可以有正向的產出,比如利用疾病的各種徵狀(咳嗽、發燒等等),轉化成生產的能源、作為遊戲的動力,設想一下若能如此和不完美的身體共存下去,老年生活將會變得多麼不同。

顧廣毅pinterest
伊日藝術
顧廣毅,《海豚性樂園》。

同樣使用「虛構設計」的作品《海豚性樂園》,藝術家顧廣毅透過與人類類似、不單以繁殖為目的享受性生活的海豚為發想,建構一個虛擬的海豚娛樂公園,用來服務海豚的性需求;

在現代越發開放的社會風氣下,是否也藉此提醒世人,換個角度看待,「性」不應該仍是人們閉口不談的禁忌話題。

而宮保睿的《樹懶效應NO.1:腋下的雨林》,將疾病和腋毛,看似不相關的兩者在此意外地不謀而合,由人類腋毛如雨林的想像,探討生物多樣性的可能,進而延伸出腋毛與社會價值觀的對立關係。

宮保睿pinterest
伊日藝術
宮保睿,《樹懶效應NO.1:腋下的雨林》。

的確,拜網路所賜,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已無需再列點說明;但是,資訊的快速流通真的帶來的全是益處嗎?
非典人類pinterest
伊日藝術
《非典人類》展場

非典人類 Atypical Human

時間:即日起~9月3日。

地點: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