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下被一處以棕色方磚與白漆建成的空屋吸引,並在後來的後來購入此處。1967年至今跨度半個世紀的里森畫廊,看似毫不起眼的建築外觀,卻是世界最具影響力和歷史悠久的國際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創辦人Nicolas Logsdail獨具一格的藝術品味,形塑了畫廊往後50年的發展,從抽象表現主義到普普藝術,隨後更替極簡和概念藝術家開創了職業藝術生涯,並引進許多歐美藝術新秀,陪著他們從默默無聞到現在的世界級藝術家。里森畫廊在成立50周年之際,攜手獨立藝術團體黑膠工廠於展開大型群展,透過畫廊代理的24位藝術家新舊之作,帶你一同回首這半個世紀的藝術進程。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以21世紀是個世間萬象同時發生的時代此一現象為靈感,里森畫廊推出50周年大型場外群展——《萬象共此時》,體現當今所有訊息的互通不息,所有情況、概念不再是線性思考,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也已不復存在,如今藝術跟生活一樣,帶給我們的衝擊從多種感官襲來,化為各種經驗、效果和事件。

《萬象共此時》展示畫廊在各時期代理的重要藝術家們所創作的文字、裝置、繪畫、雕塑、行為藝術以及聲音等45件作品 ,試圖去檢視個體作品中多重的模糊性與矛盾性、引述與解讀

Architecture, Sky, Vacation, World, pinterest
Rex
Anish Kapoor,1998年《在世界之邊 II 》。

以大型展品作為展覽開頭,由玻璃及不鏽鋼組成的《炫耀身體》,曲面的建築軀體,不僅折射了觀眾以及展覽場地,更顯現粗野主義的建築風格,這是藝術家Dan Graham迄今規模最大的《館》系列作品之一。

Glass, Transparent material, Architecture, Metal, Building, Floor, Door, Table, Steel, Flooring, pinterest
Lisson Gallery
Dan Graham,2016年《炫耀身體》。

在展場內,還能看見艾未未長達50米的壁紙裝置《奧德賽》,壁紙上從過去至今人類不斷遷徙畫面,如同呼應著當今全球的難民潮議題。

50個年頭裡經典無數,像是Marina Abramović1975年的電影三部曲:《解放思想》、《解脫身體》和《釋放聲音》,不同於Rodney Graham電影短片《惱人荒島》有著強烈的視覺效果,Marina Abramović更像是在檢視人類潛能的同時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展現人類的身體和思想;亦或是Susan Hiller在《頻道》中,以100台電視機組成的牆,記錄著曾經遊走在瀕死邊緣的人們,或是那些聲稱曾經瞥見來生的人們的故事。

Blue, Light, Glass, Cobalt blue, Lighting, Architecture, Window, Stained glass, Rectangle, Symmetry, pinterest
Lisson Gallery
Susan Hiller,2103年《頻道》。

展區中,不只有先前就曾在里森畫廊展出過的作品,還有特地為此次展覽新創作的展品, 新舊作品的交雜,不僅豐富了為於倫敦河岸街的商店工作室 ,

更讓《萬象共此時》如同一部藝術編年史,回顧里森畫廊自1967年來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