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就是這麼回事,一是有眼光,一是傻逼,你永遠在輪流扮演這兩個角色。」——音樂人姚謙

憶起Giuseppe Tornatore電影《寂寞拍賣師》,當孤傲離群的權威拍賣師Virgil,第一次為讓他魂不守舍的謎樣女子Claire,推開戒備森嚴的收藏室大門:剎那間,成千上萬幅來自各時代的女人、女孩躍入眼簾,終日閣守空閨的她們,早已穿透出畫布,盼你歸來與之共舞。這一刻,你彷彿成為了世界的中心,於藝術環繞的理想國度,如癡如醉地翩然起舞。

藝術家宋冬曾說:「儲存的概念是害怕失去。」

於是人們悉心保存對他們意義非凡的事物。不過,對於收藏門檻並非平易近人的當代藝術,讓許多人非常不解,這群狂熱者是憑著如何的信念持續追尋傑作?收藏一定數量作品後,對他們、藝術家甚或是這個世界帶來何等影響?又或是當代藝術蘊藏著什麼天機密訊,讓人如此癡迷?

樂壇資深人士、亦是擁有20餘年資歷收藏家的姚謙,與自由編導徐浩軒,因爲一場詩集發表會的邂逅,開啟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拍攝契機。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WWin1_PBk&t=2s[/youtube]

於此之前,對藝術一派陌生的徐浩軒,在姚謙欲賦予年輕創作者機會的挑戰下,領著三人團隊,從2015年深秋至2016年初春的拍賣季,穿梭10座城市之間,鏡頭對準超過25位藝術家、收藏家、策展人及經營者,透過每一位雅好者的收藏觀點與創作維度,映射出當代藝術的動態脈絡,亦悄然見證著拍賣市場與藝術敘事權點逐步東移之現象。

「當作品在外邊漂流的時候,人家會來豐富它。」——藝術家王光樂
Pedestrian, Street, Standing, Snapshot, Infrastructure, Road, Photography, City, Crowd, Downtown, pinterest
電影《一個人的收藏》
Antony Gormley,《視界 香港》

為回應姚謙的理想:「不只是給華人看的電影,還要讓外國觀眾看見。」徐浩軒在企劃初期被打退堂鼓十餘次後,終於摸索出不同於一般紀錄片,長期追蹤同人同事的新敘事:雖然主軸是訪問姚謙闖蕩藝術市場多年所關注、結識到的各路名士,乍看廣泛而支離破碎,實則自成一格有跡可循的模式。

片中劃分出「追求、先行者、摸索、向西、認同、定義、知音」七大主題,好似客觀架構一名藏家奇異而瑰麗的探險旅程,卻亦從中折射創作人與支持者主觀世界的百種樣貌。

中國當代藝術最大藏家Uli Sigg認為「收藏是暸解一地最快的方式」,透過百科全書式搜索,80年代至今的中國政治社會進程,於2000餘件作品之間,融匯成充滿預示與批判性的恢宏史傳。

工薪族藏家宮津大輔則言「收藏藝術是我可以自己做決定的珍貴機會」,在草間彌生與Dominick Boisjeol仍默默無聞之際,用精準眼光助年輕藝術家扶搖直上。

而義大利常青畫廊創辦人Mario Cristiani,由於身處戰時被摧毀的文藝復興城市Poggibonsi,憑著「經典是過去所創造,那就讓當代藝術延續此地故事」的信念,為裝置藝術家陳箴及邱志杰搭起文化橋樑的同時,亦用獨異創見重建古城光輝。

Art, Caricaturist, Illustration, Visual arts, Fun, Drawing, Gesture, Style, pinterest
電影《一個人的收藏》
東京藏家宮津大輔:「我真的很想與藝術品一起生活,所以我與藝術家朋友,一起建造我的房子。」

「當代藝術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大家喜歡看到沒看過的東西,大家喜歡看到能記住的東西。」——收藏家趙剛

「香港用M+藝術展釐清與中國的關係,新加坡也用國家美術館,試圖推論東南亞整體的關係。」——藝術家張亦滿

從拾獲藝術珍品的漫旅之中,每位藏家與藝術家、策展人、藝評家、經營者交錯探問著「當代藝術」的定義與價值。

無論是紀錄歷史洪流,從中照見當世亂象,尋思國家地域之關係;從千萬人中吾往矣的獨行之路,反思身而為「人」的價值;亦或是作為未來世界的藍圖勾勒師,皆肯定了當代藝術的廣褒無界、鼓勵破格思維,並揭示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發,及價值主導權的世界移轉。觀看《一個人的收藏》,你看見的不只是單軸的藝術收藏軌跡,而是藝術與整個世界交織的多軸脈動。

「可以問出來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那些還沒有來的東西。我們太未知了。」——藝術家宋冬
Fixture, Daylighting, Hall, Transparent material, Column, Molding, pinterest
電影《一個人的收藏》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