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有個非常怪異的新聞:某人購買五月天成軍19年的第九張專輯《自傳》,聽到最後一首《What's your story》發現只是19秒空白,認為自己受騙,憤而向消基會提出申訴,還控告五月天五名成員及唱片公司負責人涉嫌詐欺。

樂團在法院表示最後的19秒空白是讓聽者沈澱心情,描繪自己的故事,屬於創意而非瑕疵,檢察官最後予以不起訴處分。

People in nature, Summer, Adaptation, Field, Agriculture, Grassland, Grass family, Farm, Prairie, Paddy field, pinterest
相信音樂
五月天專輯《自傳》。

比這則新聞還要怪異的,是居然有人仍同意原告主張,認為「空白」不能算是音樂。

不過很可惜,專輯收錄空白,其實是連創意都算不上的老梗,老到和音樂本身一樣高壽。
來自上世紀的提醒

傅聰曾錄過一張非常精彩的Claude Debussy專輯,第一曲《被遺忘的映像》開始前就是長達10秒的空白——不,應該說是留白。鋼琴家一如水墨大師,琴音渲染出百千層次,休止符當然是畫面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Ear, Arm, Finger, Musician, Keyboard, Pianist, Musical instrument accessory, Music, Musical instrument, Hand, pinterest
於1964年進行錄音時的鋼琴家傅聰。

蘇聯鋼琴巨匠 Sviatoslav Richter每次彈Franz Liszt的奏鳴曲,總要在琴前坐定後老老實實從1數到30,不到30不會下手。顯然對他而言,這段空白也是這首曲子的一部分。

Liszt會這樣想嗎?或許,至少在他另一首名作《梅菲斯特圓舞曲》,開頭第一小節居然是休止符。

出手前先醞釀,留白讓樂曲更完整,那怕只是一小節,都是珍貴無比的提醒。
Musician, Pianist, Music, Composer,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Piano, Reading, Photography, Jazz pianist, pinterest
習慣在彈奏彈Franz Liszt的奏鳴曲前先從1默數至30的Sviatoslav Richter。

不只演奏家在現場或錄音中如此設計,作曲家也會安排休止與空白在其樂曲之中——嗯,我知道你可能要說,是啦,我們都知道John Cage首演於1952年的那首《4'33"》──4分33秒全然休止符,一個音都不用演奏,居然還有人出版CD,真是史上最大的惡作劇。不過讓我提醒你,早在1919年捷克作曲家Ervin Schulhoff的《五首圖畫作品》,第三樂章就是一段空白,比Cage早了30多年。

「既然是空白,我們怎麼知道那算是樂曲呢?如果空白可以是音樂,那我們什麼都不做,不也是在演奏嗎?」

你所想的,自然也是作曲家所思考的。

精心巧設的無聲

Schulhoff譜上雖是休止符,卻是諸多休止符的集合,還有各種彈性速度指示,演奏者必須「花心思設計」。

Cage的《4'33"》也非一整段空白,而是具有三樂章的創作,各是30秒、2分23秒和1分40秒。為何如此費心?答案正是音樂的定義在於「有組織的聲音」。無聲也是一種聲音:如果把休止符經過組織,自然可以稱作音樂。Cage早在1947年就有寫作《4'33"》的構想,卻遲至1952年才出手,原因也正是怕人把此曲當成笑話,未能體會這一段「有組織的無聲」的意義。

Games, Photography, pinterest
沒有任何一個音符《4\'33"》為John Cage最著名的作品。

譜上雖是無聲,並不表示沒有音樂。「根本沒有寂靜這一回事」,Cage這樣說,

「人們認為《4'33"》的演奏是寂靜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聆聽機遇音樂」。

畢竟在演奏期間,聽眾聽見的各種聲響,都可視為音樂的組成。《What's your story》放在專輯開頭、中間或結尾,會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再聽一次五月天的《自傳》,在那19秒之中,你聽到了什麼?


焦元溥

國小時因Brahms的《悲劇》序曲而沉醉於古典音樂的魅力,自15歲起於報章雜誌撰述樂評。曾專修於國際關係領域,但無法割捨對音樂的傾心,爾後取得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其作品涵蓋甚廣,從樂曲研究解析、音樂家專訪到國際大賽報導,都能看到他的獨門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