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15日,結束當天錄音後,John Lennon把帶子拿回家聆聽,播放時不慎裝反,喇叭傳來完全不同的逆行之聲。這下不得了,Lennon太愛這個意外,索性把它正式錄到專輯。聽聽看這首命名為Rain的歌,最後就是一段演唱逆錄(backmasking)。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Eyewear, Glasses, Monochrome photography, Glass, Style, pinterest
John Lennon,1966。

披頭四一出手,大家跟著大玩特玩。直到今日如果你在歌曲中聽到什麼不可解的怪聲,把那段倒著播放,往往就會得到答案。

樂理樂裡捉迷藏

流行音樂中如此玩音樂或安排暗語,當然非常有趣。但若說到古典音樂,如此手法不但一點都不陌生,還屬於最最古老的技巧。在和聲系統發展之前,西方作曲家只能多在旋律和節奏上作文章。一段旋律本身是原型(Original),但也可以上下顛倒成為倒影(Inversion)。有順行就有逆行(Retrograde),順行的倒影也可以逆行(Retrograde of Inversion)。順行、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這四種方式就成為作曲家的基本處理旋律技巧,由此開展出繽紛燦爛或千奇百怪的各類作品。

Bach就是此等技巧的超級大師。他常讓旋律倒著寫回來,聽起來還一樣悅耳。

Pianist, Musician, Art, Stock photography, Visual arts, Reading, Piano, Drawing, pinterest
善用逆行、倒影與對位法的德國作曲家Bach。

喜愛由小動機組織成大格局的Beethoven,作品也常見如此招式,將動機翻來覆去,甚至精研傳統的Brahms也很愛用這個技巧──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主題就是順著走完再倒著走。雖然沒有完全逆行,效果仍然令人驚艷。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這像是最高等級的圍棋名士,下子之前早就設想其後數十步的發展可能,才能設計出自西徂東、由右往左都美妙精彩的曲調。

到了打破傳統和聲規範,寫作無調性樂曲的Schöenberg,他苦思多年所想出的新作曲手法「十二音列」,仍以這傳統四大原則為核心,甚至更成為樂曲發展主軸,到21世紀仍然盛行。常謂音樂其實是一種數學,道理就在此矣。

Painting, Portrait, Art, Sitting, Self-portrait, pinterest
1923年,Schöenberg正式提出「十二音列」理論。
正面反面皆有理

但旋律逆行除了展現巧思,讓人崇拜作曲家的腦力,究竟還有什麼意義呢?最簡單的一種意思,就是對主題的逆反。傳說中魔鬼的黑彌撒,儀式要倒拼耶穌基督之名以為褻瀆。難怪backmasking曾在Trump之國被立法干預,認為這根本是誘惑人心的撒旦密碼。然而,就像前瞻基礎也能是處畸沾錢,作曲家不見得旨在和上帝作對,卻要藉此提出和主題的不同觀點,還挑明二者實是一張蔥油餅的兩面,正反都受烹煎。這種本出同源但彼此對看的態度,也可解釋成一種隨心所欲的自由。世事無常,可萬變不離其宗。

音樂不只可以是數學,還可能是哲學。透過逆行翻轉,大千世界、顛倒夢想,音符中一番百轉千迴,創造心靈之幽微難測可不輸費馬最後定理,是大法官釋憲也解不開的局。

反話不妨正解,歪理亦可妙悟,給大家一個暗示:非常多作曲家常把Beethoven《歡樂頌》主題拿來作逆行或倒影。至於那藏在何處,就看各位如何猜題解謎了!

Painting, Art, Visual arts, Illustration, Games, pinterest
Beethoven演奏小提琴。

焦元溥

國小時因Brahms的《悲劇》序曲而沉醉於古典音樂的魅力,自15歲起於報章雜誌撰述樂評。曾專修於國際關係領域,但無法割捨對音樂的傾心,爾後取得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其作品涵蓋甚廣,從樂曲研究解析、音樂家專訪到國際大賽報導,都能看到他的獨門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