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雖有「三大影展」之稱,但坎城更勝柏林、威尼斯一籌,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就藝術質量與結果影響力,甚至需要鎂光燈和鈔票的星光陣容與市場交易量,它都是同行望塵莫及的。

以今年為例,坎城可以一邊是Woody Allen、Ken Loach、Jim Jarmusch、Xavier Dolan、Pedro Almodovar 、Olivier Assayas、Asghar Farhadi、Dardenne兄弟、朴贊郁這些令影癡尖叫的殿堂名單。另一邊也同時擁有George Clooney、Julia Roberts、Robert De Niro、Russell Crowe、Ryan Gosling、Sean Penn、Kristen Stewart、Charlize Theron、Jodie Foster等會讓攝影師按快門按到手酸的卡司。

Clothing, Hair, Face, Coat, People, Event, Trousers, Shirt, Suit, Outerwear, pinterest

因此,每年五月,人口僅僅七萬的坎城,總有辦法讓超過四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影人、片商、媒體、甚至尋找各式機會的人,群聚在這座蔚藍海岸的小城。

坎城與我的瘋狂週記

今年是我第十次來坎城,對於它又愛又恨。讓影癡跌破眼鏡的是,坎城並不服務一般觀眾,所有進場看電影的人,除非拿到邀請函,否則都必須有坎城發給的證件。而且正式放映規矩嚴明,記得第一次來,為了看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而必須張羅領結的糗事。後來學乖了改看媒體場,輕裝便行自然輕鬆,但媒體證又分成白、粉紅、藍、黃、橘…各種「階級」,區隔你可以悠閒地隨到隨進,或是在豔陽下排了兩小時依然可能會吃閉門羹。沒辦法,當一票難求,秩序反映權力高低。而坎城最奇妙的景觀,莫過於靠近進場時分,街邊佔了好多盛裝打扮的人,他們人手一張紙牌,上面寫著他想要一張票,這時候手上有多的邀請函的人就可以選你今天晚上看電影的伴啦!會發生什麼韻事?我是沒遇過。國外影展大都不劃位,拿了你給的票,也不見得一定坐你旁邊。再者,倘若醉翁之意不在酒,與其浪費時間看電影,不如混進派對比較實在。坎城夜夜都有一堆派對,片商的、國家的、還有所有想要造勢的單位。這一切都讓坎城在這兩週所有費用都加成加倍,十歐元的三明治絕非誇張,租公寓比住旅館划算,以前還聽說有人帶電鍋來的,加上每天八點起來奔跑趕早場,有沒有一種看影展像打仗或逃難的感覺?

Dress, Formal wear, Crowd, Marriage, Ceremony, Arecales, Bridal clothing, Veil, Bride, Wedding dress, pinterest
紅毯上的巨星們亦是坎城的一大亮點

影人的殘酷競技場

但在這裡看電影真的很過癮。幾乎所有影片都是世界首映,不同文化不同作者,撞擊我們對人對電影對世界的觀點與深度,要走上這條紅毯真的不容易,而影展對入圍影人的禮遇和尊重也不在話下,但演完見真章也是最刺激的,是這群世界上首批看到這些影片的人幾乎都有雞蛋裡挑骨頭的職業病,全世界那麼多電影,憑什麼你是擠進這區區二十部競賽片的天之驕子?服氣的鼓掌,不爽就狂噓,也是坎城每場演完後的必備戲碼。

今年台港中三地影片在坎城正式單元全數缺席,但入選陣容依然名牌雲集。去年以Coen兄弟為首的評審團把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頒給地主的《流離者之歌》被批評得很厲害。本屆的評審團主席是以《瘋狂麥斯:憤怒道》證明寶刀未老的澳洲名導George Miller,品味如何?除了關注名單,幾乎所有競賽片未來在台灣的影展或院線應該都有機會見真章!屆時不妨比較一下影展與評審的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聞天祥

十六歲開始發表電影文字,二十歲起為臺灣各大報撰寫影評及專欄,投入影評書寫已三十年。文字之外,曾擔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也受邀出任國內外電影獎評審,現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