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盛夏的風帶走了伊朗電影大師Abbas Kiarostami,在2016年7月4日不敵腸胃癌而病逝巴黎,享壽76歲,為全球電影界留下了遺憾。曾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他,是伊朗最具影響力與爭議性的導演,在國際影壇擁有極高的評價,法國名導Jean-Luc Godard稱:「電影始於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止於Abbas。」Abbas Kiarostami畢生拍攝超過40支影視作品,作品形式包括紀錄片及劇情片,寫實的風格充滿了對人性的隱喻,結合政治與哲學具有醒世的意味,擅長建構大塊風景與詩意的畫面,同時身為「伊朗電影新浪潮運動」的代表導演之一,作品常具有文化反省與批判社會現實的氣息,有多部電影享譽全球。而原訂明年於中國杭州拍攝的《杭州之戀》,計畫由中國與伊朗的演員攜手合作,描述跨文化的愛情,可惜已無緣與觀眾見面,我們只能透過往昔作品追憶大師。

abbas_1_close uppinterest
Kanoon

《特寫鏡頭 Close-up》,1990

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Abbas Kiarostami在電影中加入了許多即興的創作,用半紀錄片的方式,於虛實之間取得極佳的平衡,寫實的拍攝風格常會讓觀眾聯想到自己,這也就是Abbas Kiarostami一直希望呈現的效果:讓觀眾參與電影。《特寫鏡頭》使他在歐洲聲名大噪,英國電影學院更將之列為史上50大經典電影的第42名。

abbas_2pinterest
Abbas Kiarostami Productions

在伊朗革命爆發後,政局變得保守且封閉,許多電影工作者紛紛出走,Abbas Kiarostami卻選擇留下,努力發展電影藝術。打破西方世界對伊斯蘭國的刻板印象,Abbas Kiarostami描繪出穆斯林的光明面,「伊朗三部曲」因而得到全球影壇的關注,獲獎無數。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1987

一名小男孩誤將同學的作業帶回家,堅持將之送回給主人。Abbas Kiarostami簡潔有力地拍出孩子的良善與固執,並透過其雙眼凝視社會現實的價值觀。

《生生長流 And life goes on.....》,1992

拍攝於伊朗大地震之後,以寫實的手法呈現失序後的世界,伊朗人民仍堅強地生活下去,展現其堅韌的生命力及民族性。

abbas_3pinterest
Abbas Kiarostami Productions

《櫻桃的滋味 Taste of Cherry》,1997

透過角色彼此的對話,探討自殺的合理性。劇情描述一個知識份子決心尋死之後,尋找替他收屍的人,一路上遇見各式背景與價值觀不同的人們,在不斷的對話中發現生命的美好。導演不同一般地反向操作,從「死」開始,逆向思考人生到底「為何而活」,主角最終勇於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正是導演所諭示理念。《櫻桃的滋味》是Abbas Kiarostami導演生涯的巔峰,勇奪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abbas_4pinterest
MK2 Productions

《愛情對白 Certified Copy》,2010

在義大利拍攝的《愛情對白》,劇情描述男主角在異鄉邂逅女主角後,被旁人誤認為情侶,進而產生一股微妙的情愫,探討愛情之中的真假與矛盾的曖昧情緒。飾演女主角的Juliette Binoche,以《愛情對白》拿下2010年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她透過電影中的對白與肢體語言充分展現精湛的演技,贏得影壇一致的讚賞。

abbas_5pinterest
MK2 Productions

《像戀人一樣 Like Someone in Love》,2012

為Abbas Kiarostami生平最後一部電影,拍攝背景為日本高齡化的社會,故事圍繞在老教授、援交的女學生以及女學生的男友之間,導演細膩地描繪角色間複雜的糾葛與情感,以及他們在生活上彼此交會後產生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