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為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威尼斯影展,也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影展,早在1932年8月6日就揭開序幕。之後一直雄踞八、九月的時段,甚至剛開始也想在此時舉辦影展的坎城,亦有所忌憚地改到五月另起爐灶。元老氣勢,可想而知。影展的獎盃設計是以威尼斯市徽「有翅膀的獅子」作為象徵,所以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也被稱為「金獅獎」。

不過目前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坎城才是當今影展龍頭。贏在起跑點的威尼斯經歷了什麼波折,才拱手讓出這個王位?

政治力干預

威尼斯影展的第一個黑暗期是在1936年,當義大利政權由野心家Benito Mussolini掌控後,儘管起初主辦當局還很有魄力頒獎給法國大師Jean Renoir的反戰電影《大幻影 La Grande Illusion》藉以明志,但隔年Adolf Hitler的愛將Leni Riefenstahl以充滿納粹美學的《奧林匹亞Olympia》囊括最佳影片,也宣告影展的沈淪。而後1943年至1945年甚至因大戰而停辦。直到戰後1946年才又開始,同年法國坎城影展也創辦,形成兩大影展分庭相抗的局面。

Event, History, Uniform, Crew, Team, pinterest
Rex
《大幻影》,1937。

不過戰後的威尼斯影展很快就展現他們過人的品味。例如1951年把金獅獎頒給黑澤明的《羅生門》、1961年頒給Alain Resnais的《去年在馬倫巴 Last Year at Marienbad》都是改寫電影史的重要手筆,

也確立國際影展應該重視人道主義的追求以及藝術成就的表現。
Photograph, Forehead, Muscle, Photography, Black-and-white, Gesture, Romance, pinterest
Rex
《羅生門》,1950。


可惜好景維持了二十年後,影展又因為國內政治鬥爭而決定廢除競賽,即使還是有許多優秀的影片慕名參展,但也讓坎城影展有機可趁,透過更主動的挑片機制與激烈的競賽,加上紅毯競豔與媒體效應,硬是超前了威尼斯。

市場性操作

威尼斯直到八0年代又開始恢復競賽與頒獎制度,也極力重振為「電影作者的影展」,站穩了指標性的地位。但除了人氣鼎盛的坎城已讓它追趕莫及,小老弟柏林也大力開展特色單元(兒童電影與同志電影),以及用人多勢眾的市場展來擠壓老大哥。近年威尼斯更大的對手,則是連競賽都付之闕如的多倫多影展。

Media, pinterest
Rex
蔡明亮於2013年威尼斯影展獲獎留影。

多倫多最厲害的一招是緊接著威尼斯舉辦,幾乎所有入選威尼斯的片都照單全收外,它更吃香的是作為眾多目標為下屆奧斯卡的美國電影的曝光站。

因此如果選片人與買片人時間、預算有限,不如直接殺去多倫多,省了義大利的昂貴消費,卻可以通吃威尼斯首映過的片。這大概也是既要強調首映原則又來不及變通的大佬,有苦難言的哀愁吧!

Fun, Event, Photography, Love, Ceremony, Smile, pinterest
Rex
《色戒》,2007。

威尼斯影展對台灣而言也別具意義。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是台灣首部獲得金獅獎的電影,也是他登上大師殿堂的里程碑。之後蔡明亮的《愛情萬歲》、李安的《色戒》都曾在此大放異彩,贏得金獅。

張作驥、李康生、魏德聖也都挺進過正式競賽行列,鄭文堂、林靖傑、趙德胤則拿過非官方的平行單元獎項,林見坪也得過最佳短片,淵源不淺。

感覺上總是比較沈穩、近年甚至有點緩慢的威尼斯,今年卻搶在三大影展前頭率先舉辦「VR競賽」。蔡明亮繼2013年以《郊遊》獲得評審團大獎後,也將帶著他的首部VR影片《家在蘭若寺》前往問鼎。這頭長了翅膀的獅子,有可能再次超前嗎?


聞天祥

16歲開始發表電影文字,20歲起為臺灣各大報撰寫影評及專欄,投入影評書寫已30年。而在文字之外,曾擔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也受邀出任國內外電影獎評審,現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