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清晨七時、氣溫零度,從我所在大片窗外望去的十字路口,有一株七層樓高長得像聖誕樹般的巨木,在週邊商辦大樓環繞中顯得超現實。這裡是東京池袋西口。

雖然「池袋西口公園」因為石田衣良的同名推理小說、與宮藤官九郎的改編電視劇本變得有點酷,但坦白說,從以前旅居東京,我就不是很喜歡來池袋,偏見地覺得那裡充斥觀光採購、俗艷打扮以及搭訕場景。昨晚,竟是我第一次旅宿於此。

才剛昨天,熱鬧忙碌的台北國際書展結束了,我臨時起意飛到東京,什麼行程都沒規劃,連住宿也沒訂。

記得之前看過日本讀書雜誌《達文西 ダ・ヴィンチ》介紹,說去年在池袋開了一家「B & B」,但其中一個B不是早餐,而是書與床(Book & Bed)。

我很好奇,決定一探。

晚間11點才抵達,這家旅宿離車站很近,但卻低調到難找。位於普通商業大樓最高兩層,樸素招牌幾乎淹沒在一堆華麗餐廳中。電梯打開只見一個像wine bar吧台、幽暗的接待處。處理check-in的小哥波西米亞風打扮,英文很溜。一個床位1000多塊台幣,價位在膠囊旅館和青年旅社以上,但連鎖商務飯店未達,以寸土寸金的東京市區來說意外便宜,我其實不敢太過期待。

Red, Alcohol, Liqueur, Shelf, Drink, Distilled beverage, Wine, Wine cellar, Nail care, Bottle, pinterest
BOOK AND BED TOKYO
只接待住宿客人的酒吧空間。
雖然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一些照片,但打開門走進一整排木造書架,以及和書比鄰著東一格西一格、隱藏在書架背後讓人鑽進去睡覺的方塊型洞穴,這景象還是壯觀震撼,即便說感動也不為過。

我當下決定,稍早前在飛機上快寫完的這個專欄文章就暫且不用了,無論如何都想任性重寫一篇關於這裡的體驗。

Lighting, Interior design, Shelf, Room, Furniture, Bookcase, Shelving, Publication, Interior design, Comfort, pinterest
BOOK AND BED TOKYO
若要就寢,請鑽入書架背後的個人秘密洞穴。

嗜書者的奇幻旅程

構成「書與床」的基礎,首先是室內設計。建築師是跟我差不多年紀、廣島出身的谷尻誠。他在2000年與吉田愛共同創立的Suppose Design Office,獲獎無數(包括台北設計獎)。相對於大型建案,他們似乎更喜歡也擅長處理小規模、能巧妙而精準融合環境與生活感的建物設計。

Sleeve, Collar, Standing, Fashion accessory, Fashion, Maroon, Belt, Wood stain, Foot, Sandal, pinterest
建築師谷尻誠。

去年夏天他們為Airbnb所設計的東京總部辦公室,以傳統茶室和親近自然為靈感,交融使用灰色水泥與淺色木材,在呈現美系俐落作風之餘,同時彰顯日式柔和感受。而大隱於市的Book & Bed,恰和這個廣受設計界矚目的作品風格一致,且入夜之後還更多了份秘境之美。

掛在黝黑天花版和木造書架上的一盞盞燈泡,柔和光照完全不是要「破除」黑暗,而是一種「融入」寒夜的溫馴。

如此照明(其實更是照「暗」)設計,不僅彰顯了谷崎潤一郎讚頌的陰翳美學,更把每個耽溺於枕邊夜讀者,無數夜裡介於光與影、字與夢的私密迷濛經驗,體現在這個半公共空間裡。

Lighting, Interior design, Room, Shelf, Floor, Furniture, Ceiling, Wall, Light fixture, Shelving, pinterest
BOOK AND BED TOKYO
Book & Bed的燈飾也以書本為設計元素。

所以昨晚根本捨不得睡。當旅人們紛紛爬進書格背後的個人秘密小洞穴就寢後,我對這裡的探索才剛開始。穿著睡衣和絨毛拖鞋,我安靜舒緩地瀏覽架上所有書和雜誌(書架後面甚至傳來沈睡的打呼聲)。一直到半夜三點,我腦中逐漸浮現這裡獨特的選書標準與陳列邏輯(即使看來或許只是隨機罷了)。

藏鏡人的絕佳品味

原來提供這裡4000本藏書的幕後推手,是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

SPBS的基地位於涉谷,融合獨立書店、出版社與編輯教室三位一體,是東京極為活躍且個性鮮明的文化新創公司。

他們為Book & Bed的選書有一種介於大眾與專業、有點在地草根又有點世界主義的微妙平衡感。比如在我鄰近睡舖上方的書架,碰巧就展示青木由香《最好的台灣》,以及《暮しの手帖》雜誌創辦人花森安治的傳記。

剛剛,我和有點嘻哈風的深田先生(他明明只是坐在沙發上吃餅乾喝咖啡看書,一派悠閒旅人樣,其實竟是這裡的主管)聊了一陣子,知道他曾在紐約待過七年,然後四海為家地旅行工作,我有一種「啊原來如此」的感覺。

果然這樣酷而溫暖的地方,總是有一個這樣的人在經營。就像之前我主編的《台北秘密音樂場所》,書裡所探訪的場所與人,都有強烈的故事感,相互交織,生生不息。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近午時分,住宿的旅人都離開了,我繼續穿著睡衣在公共閱讀區的超大平台沙發上打字。說是出國散心,外頭天氣又那麼晴朗,此刻我卻必須趕稿工作,原本該為此覺得遺憾生悶氣的,但這裡一切實在太舒服(連選樂都很對味,也不用戴耳機)。

書香四溢中半夢半醒,慵懶空想又生氣勃勃,此處意外成了這趟東京行的大彩蛋。我看今天哪兒都不去了,書與床就是滿滿旅行的意義。


李明璁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教於台大社會學系,研究關注全球媒體與消費文化。曾參與創辦《cue.電影生活誌》,統籌主編麥田「時代感」書系、大塊文化「Sound」書系,亦曾仼金鐘奬、金鼎奬、時報文學獎等評審,著有散文集《物裡學》、短篇小說集《Rock 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