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買了一對Swatch設計「白時黑分(White Hours,Black Minutes)」的手錶。全黑那支錶面只有白色時針,相對的全白那支僅有黑色分針。當時我剛進職場,標新立異地在左右手腕分別戴上這黑白錶。直到某次我忘了一邊,只戴著黑錶便出門,結果意外發現,原來單靠一根時針、不那麼精確地度過一天的感覺(當時還沒有手機啊)也頗有趣。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後來有段日子,就索性只戴時針生活——大概知道幾點的輪廓就好。即使要會見朋友,我也盡量約在一個早或晚點到都沒差的時間,以及一個適合放鬆等待的空間,比如說可以翻閱甚至沉浸於其中的書店、唱片行。

慢非無為

那一年,網路泡沫經濟正掀巨浪,Intel公司創辦人Andrew Grove出版了題為《十倍速時代》的超級暢銷書。在科技革命的號角下,「全面加速,跟上節奏」,成了都會菁英工作與生活的準則。而戴著一支只有時針怪錶的我,卻成為產業預備軍的逃兵,重回窮學生隊伍,逆向飛往一個比台北慢上十倍速的古城劍橋。爾後六年,步調宛如康河流水也似慢游野鴨。

彼時每天,我總是慢慢做菜、洗衣,慢慢打掃、散步,也慢慢讀書寫字。面對每個博士生難免焦慮的論文進度,

教授優雅地告訴我:「一件事只要值得做,就該慢慢地做」。

後來我才知道,這句睿智的話竟語出美國脫衣舞孃之后Gypsy Rose Lee(她也是一位演員和作家)。

身處在這座重視探索更勝量產的大學,我逐漸發現:要學會一種「能意外發現珍奇有趣事物的本領」(serendipity),必須建立在身心緩慢、沉靜(serenity)的前提。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些落地生根的慢活練習,會銘刻在我返鄉的身上,成為一種抗體,平衡因受忙碌牽引所導致的焦躁不安。

慢成顯學

有趣的是,原以為純粹只是我個人微不足道的步調變化,回台後竟發現,「慢」突然成了熱門話題。「趕快去買暢銷書《慢活》來讀」,成了十年前有些弔詭諷刺的都會中產階級流行。一時之間,各類飲食、時尚、甚至商管雜誌都趕忙快速跟進,製作起「慢」的專題。

Carl Honore的《慢活》一書其實豐富有趣,並不膚淺。但書中的出場人物幾乎都是來自先進工業國的專業菁英,他們擁有豐厚的經濟與文化資本,如今希望餐能慢慢吃、愛能慢慢做、行動慢一點、空間寬一點,總之就是,比以前更有閒。而在這樣的慢活提案中,「東方異國情調」的元素也被大量援用:靜坐、瑜珈、氣功、譚崔(Tantra)性愛、民俗療法、世界音樂、異國家飾⋯⋯等等。

相對於90年代後期,人們競相閱讀《十倍速時代》、《毫秒必爭》這類書籍,這直接連結了數位時代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慾望;2000年代後期—既是泡沫幻滅、又是網路升級的「後達康」(post-".com")年代,

中產階級則開始反向欲求一種新的生活態度:慢。

慢而閒適

然而當「慢」被行銷潮流化與「先進國家化」,進入晚近十年,我更好奇、也想回頭好好檢視的是:有哪些根源自原鄉在地、以及與台灣連帶深刻的日本,值得喚醒再生的緩慢傳統。

就像Wisława Szymborska的詩句寫道:「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慢活其實也無須總是遠眺西方。

Text, Organism, Adaptation, Illustration, pinterest
JAMES LIN
焦桐,《味道台北舊城區》。

比如去年底焦桐出版的《味道台北舊城區》,書裡的美食故事完全不是拍照打卡導向。相反的,透過一個個職人慢工細活的探訪,重現了本土慢食的美好:「現在到處都是速食……一般人的用餐多半就像是停下來加個油……我毋寧是緬懷較少矯飾的食物,較少添加物,較少欺騙;可能在生產的過程中較費工,較緩慢;然則如果大家都緩慢了,就不存在快 / 慢的問題。」

Text, Font, Line, pinterest
JAMES LIN
藤森照信、乾久美子、藤本壮介、石上純也、トラフ、永山祐子,《Bath Views》。

除了慢食,還有慢居。藤森照信、藤本壯介等六位知名建築師所聯手策劃設計的《Bath Views》,將日常的「お風呂」(泡澡)傳統,以各種令人讚嘆的未來概念,重新置入住居或自然環境之中,讓宛如儀式般的每日洗滌,能更舒緩且充滿聯覺想像地展開。

此外,若論慢行,中野正貴的寫真集《Tokyo Float》,則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於陸地快速移動的交通視野──東京水道。展讀每一頁攝影作品,從慢慢河流、水平凝視出去的,不只是相對靜定的城市景觀,也是悠悠人生的隱喻。

Aqua, Blue, City, Turquoise, Human settlement, Text, Skyline, Water, Sky, Cityscape, pinterest
JAMES LIN
中野正貴,《Tokyo Float》。

其實,光是專注閱讀,在手機逐漸統御一切目光與速度的年代,就已是實踐慢活最有力的第一步。

然後,你或許學起小津安二郎電影裡的人物,有事沒事就遠眺藍天白雲,不慌不忙;又或許跟親友培養新的默契,在沒有特定工作或活動時,可以一起不用太拘泥守時。總之,請嘗試各種你所能想像的練習(我待會也要重新翻找出那支只有時針的錶),在分秒必爭的生活秩序中,宣揚屬於自己的「時間無政府主義」(chronometric anarchy)。


李明璁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教於台大社會學系。研究關注於大眾文化與東亞社會、媒體消費與性別認同等。在傳道授業以外創辦了《cue.電影生活誌》,亦曾擔任台北電影節、時報文學獎等評審,另著有散文集《物裡學》與短篇小說集《Rock 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