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準確地說,閱讀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伊格言堅定地說,「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確實還有很多複雜事物、複雜情感、是與非之間的灰色地帶,是更適合用完整一本書的篇幅來表達的。」閱讀,依舊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Glasses, Eyewear,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y, Monochrome, Vision care, Style, pinterest
(攝:黃崇凱)

認識另一個陌生的世界,並發現由自身湧起的力量

「閱讀,就是力量」,這一個宣稱,若我們將「閱讀」替換成其他詞彙,似乎同樣合理。但為什麼它具有說服力?「閱讀是個促進思考的媒介,因為它帶給你一個世界、一種『別人的看法』。」伊格言說,「在閱讀的世界,與你所習慣的世界不同,而那些『別人的看法』也可能不同於你自己原本的看法。於是,當幾種異質元素彼此激盪,你會開始思索,而深刻的思考則必然帶來力量。」閱讀的力量,並非僅由文字所挾帶,而是其所承載的世界、織成的故事,強迫我們進行思考,像大海般寧靜,在深處的暗潮卻也洶湧。

另一方面,文字的力量有時卻是有限的。伊格言說,「在這個時代,文字大概沒有像以前那樣的魔力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然而他也接著說,「故事卻可能有。故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因為那是深烙在基因中的──人類文明就是完全建立在虛構故事及其相應的制度上:貨幣、國家、宗教,這三樣現今人類社會的支柱。所以,若我們把問題改成『以文字所講述的故事還有推倒不公不義高牆的魔力嗎』,是有的。」層層疊起,形成故事的文字,化為一縷暗示,暗示人類共有的意識,未來將我們帶往何方。文字的力量,不僅直指著個體的心智,也帶領著歷史的共同精神。

Ear, Cheek, Hairstyle, Chin, Forehead, Collar, Dress shirt, Eyebrow, Style, Jaw, pinterest
(攝:陳至凡)

對世界保持關切的文青精神

「文青」一詞的意義在今日的氾濫,似乎不下於網路媒體的閱讀便利性帶給傳統閱讀的意義掏空,於是真、假文青的分類與標籤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少見。但是伊格言卻不這麼認為,他說,「所有的假文青都是真文青預備軍,至少這代表著大眾對文學與藝術有著基本的關切及興趣。無論如何這都是好事。也因為這樣,我其實不是很關心所謂『消費』或『賣弄』文青符號這樣的問題;我比較關心的是,如何使『假文青』或『非文青』全部都變成真文青。」

文青的意義在當下因為受到了消費主義的侵蝕,在商品包裝下,文青的「外型」與「表面」變得易於複製,原本的人文精神成為一種飾品打扮,沒了深邃的關懷。作為一名作家,伊格言說,「對世界保持關切是必然的,因為文學作品關注的始終是『人』,始終是『文化』。我們期待作家或思想家能給我們除了表象之外的更為深刻的洞見,但這深刻洞見,也必然來自於對周遭環境的細膩觀察,以及其後的思索。」文青如何重新奪回其原義,似乎也不脫伊格言所說,「對世界保持關切」。畢竟,歷史上的文青,不也都是實踐著這份事業,並在其所遭遇的洪流中,中流砥柱,而非被當時所流行的意識形態所綁架嗎?

Finger, Wood, Outerwear, Table, Hardwood, Sitting, Facial hair, Wood stain, Flash photography, Varnish, pinterest
(攝:陳藝堂)

閱讀經典,呈現事物中的灰色地帶,那些善惡間的曖昧

伊格言的閱讀類型廣泛,除了文學之外,財經、科普、社會人文的書讀得也不少。但是對他而言,選書就是一個難題了。「好書太多,時間太少;好書太多,書櫃太小。且多數時候,實在也沒什麼特別可靠的基準可言。除了朋友間的口碑外,我還滿依賴網路書店的試讀片段的。」另外,經典似乎是另一個至為重要的主題:他說,「之所以為經典,正因為它們的深度,而深度的操作型定義應該是:儘量避免把事情簡化、美化;也儘量呈現事物中的灰色地帶,那些善與惡間的曖昧。所以我們閱讀經典,只要願意認真思索,一定會有收穫。」經典的作品,猶如冰冷、細如髮絲的水流,滲入世界,緩緩並切開那看似堅硬如殼的存在,並在最後一刻,通過電流,像聲納般讓我們透視意義的全貌。

伊格言|推薦書單

  1. 《人類大歷史》
  2. 《人類大命運》
  3. 《科技想要什麼》
  4. 《誰殺了韋勒貝克》

圖/文授權出處: 我在世界閱讀日活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