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環海的台灣,大海與我們息息相關,海洋博大的力量與溫柔的細膩,孕育著我們成長,而台灣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將海洋、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化為文字,讓我們能閱讀深不可測的海洋文學。

從小在蘭嶼生長的夏曼‧藍波安,16歲就離開蘭嶼,在台灣求學多年的他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法文系學士。而後回到蘭嶼,開始創作台灣少有的海洋文學,從他的作品裡可以看見蘊含了許多能量。

這天我們來到蘭嶼紅頭村,夏曼‧藍波安的家中,自然隨性的他帶著我們去看他山坡上的書房以及製作拼板舟的院子,也在這與我們分享屬於他的海洋文化。

海洋是一門哲學

我們生長的過程當中,大多接觸的都是所謂的漢人與西方文化,但其實還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南美文學、荒漠文學,甚至是西伯利亞的山林文學等。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文化及文學作品,而海洋也是。但我們卻鮮少去閱讀到像這樣的作品,也因為如此,我們對於自然有許多不了解。

「我認為海洋對我來說就是一門哲學」夏曼‧藍波安說。而他認為身為陸地民族的漢人可能不這麼認為,不然怎會對海洋是這樣懼怕、陌生。其實海洋都是有它的語言與次序哲理,在《白鯨記》當中可以看到許多對於海洋知識的描述,還有展現人類思維想像力的豐富,這也是一本對於自然與人類之間,十分展現「人性」的作品,對夏曼‧藍波安來說是一部非常偉大的小說。

Cap, Facial hair, Moustache, Headgear, Wrist, Beard, Wrinkle, Flat cap, Bracelet, Beret, pinterest

閱讀,是認識世界的開始

在夏曼‧藍波安國一時,蘭嶼上有個小小的圖書館,也是當時在這唯一的圖書館,在當年根本沒有人會進去,但個性較為文靜的他因為好奇而踏入,發現裏頭有許多的散文、小說,當時拿起的第一本書就是《老殘遊記》,對於當時的自己衝擊很大,因為裡頭描述的畫面與人性的刻畫,與自己的海洋民族思維完全不同,文化上的衝擊讓當時的他感到些許挫敗。

他也曾讀過羅蘭的散文與詩集,覺得文字十分優雅、美麗,雖然這兩本書都不算是啟蒙夏曼‧藍波安的文學作品,但在當時缺乏書籍的蘭嶼,是獨特的閱讀初體驗,也開始有一個想法:「閱讀,是認識世界的開始。」

海洋給予活的化學要素

在夏曼‧藍波安的文學創作上,他說道:「海洋,給了我一些活的化學要素」。海洋是不斷的變化,包含了月亮與海洋間引力的關係,帶來了潮汐的變化,在多變的海浪之中,海洋文學可以看到十分嚴謹的一部分,就是必須去尊重「自然萬物之間存有的次序」,除了海洋之外,對於每天進入山林去伐木的夏曼‧藍波安來說,所有的自然萬物,都是他文學創作的一部分,他說道「魚類在游走,人類也是在流動,那文學怎麼可能會是一個死的東西呢?」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也在夏曼‧藍波安的文學作品上看見源源不絕的獨有生命力。

在分享文學創作的過程當中,他特別提到,當時在淡江大學法文系唸書的期間,閱讀了大量的哲學類書籍,讓他看見多元的文化並激發了更深層的思考。另外中國作家魯迅也是夏曼‧藍波安十分推崇的一位文學家,魯迅的作品能把人物的面貌,以及思想和感情都細膩勾勒出來,尤其是他的小說集《徬徨》以及《吶喊》中的短篇故事《孔乙己》,夏曼‧藍波安也笑說:「在求學的當時,我正在飢餓,所以看到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那個狀態,特別有同感。」

世界很大,不念書,等於白痴

夏曼‧藍波安曾將童書送給當地的小朋友,他認為雖然大多的童書都是西方文學的思想,但只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擁有大量的閱讀,吸收多元的價值觀,自然會讓人學會判斷。他回憶道,在中學時期有一位老師曾說:「這世界很大,文化會變,人也會變,不念書等於白痴」,這樣的一席話也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夏曼‧藍波安。

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看見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感受生活周遭自然間的變化及尊重其存有的次序。喜歡於凌晨34點起來閱讀以及創作的夏曼‧藍波安,對他來說創作是不會停止的一件事,身為海洋民族的他會繼續寫下海洋的故事、達悟的故事以及蘭嶼的故事。

夏曼‧藍波安|推薦書目

  1. 魯迅《徬徨》、《吶喊》
  2. 赫爾曼梅爾維《白鯨記》
  3. 羅蘭《羅蘭散文》
  4. 劉鶚《老殘遊記》
  5. 夏曼‧藍波安《大海浮夢》

此內容來源為 youTube,該網站能找到相關內容或更多資訊。
作家 夏曼·藍波安: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作家 夏曼·藍波安: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thumnail
Watch onWatch on YouTube

圖/文授權出處: 我在世界閱讀日活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