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any & Co.的設計總監Francesca Amfitheatrof從2013年9月正式上任後,我就開始關注,好奇她會給這個已有170多年歷史的品牌帶來什麼新樣貌。

不同於服飾品牌換設計總監,很快就可以從幾季的作品中看到新人帶來的新局;珠寶品牌換設計總監,變化會來得緩慢許多,觀察期得拉長。一方面珠寶的完成是團隊工作,而且一個改變,就得動用相當的人力物力,無法求速。另一方面,這種歷史悠久的品牌,如何在維持傳統中變化出新意,需要相當時間的拉鋸。

Table, Employment, Job, White-collar worker, Countertop, Desk, Cabinetry, Office, Daylighting, Writing desk, pinterest
Tiffany & Co.
Tiffany & Co.的設計總監Francesca Amfitheatrof。

Francesca Amfitheatrof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是於2014年推出T系列,以Tiffany的字首為主造型。說實話,當時我並沒有特別的驚喜。因為這種Logo珠寶一向被我視為層次單薄的設計,而且取巧。當時Logo珠寶的熱潮又已過,我覺得T系列有點來晚了。沒想到,它不但銷售成績好,而且頗獲好評。戴過它的朋友,都覺得它好戴, 而且戴來好看。放下偏見,好好欣賞,這才發現它的妙趣。它雖以T為名,實際是在玩一橫一豎的線條,一橫短小,那一豎可是不按比例地拉長,細細長長的線條就在佩戴者的頸項、耳畔、手腕上開展,簡潔俐落且優雅,最重要的, 沒有Logo味但有辨識度。 她小試身手,先站穩第一步。不過一個系列,能夠說的畢竟有限,真正的考驗,還在於品牌每年的Blue Book作品系列。

Amber, Tan, Beige, Brass, Metal, Earrings, Rectangle, Body jewelry, Gold, Natural material, pinterest
Tiffany & Co.
Tiffany T 18k黃金與白瓷手鐲、Tiffany T 18k黃金手鐲。
Text, Font, Symbol, Cross, Circle, Silver, Number, Religious item, Body jewelry, pinterest
Tiffany & Co.
Tiffany T系列18k白金鑲鑽耳墜。

Blue Book是Tiffany &Co.每年的重頭戲,該年最重要的頂級珠寶,都會在這本封面封底皆是Tiffany Blue的小冊中一次亮相,稱為Blue Book。從收集寶石、規畫到完成作品,整個作業是兩年。所以她交出的第二張成績單,就是2015年的Blue Book系列。這個系列我是受邀到品牌的辦公室欣賞到幾件作品。記得當天看完後,有些感想,寫了下來,但是沒有發表。大意是說,Tiffany& Co這個以詩情滿溢、纖巧見長的品牌,找到了一位完全掌握住這個特質的設計總監了。

Aqua, Teal, Turquoise, Pillow, Cushion, Drawing, pinterest
Tiffany & Co.
Tiffany鉑金鑲嵌丹泉石、藍碧璽與海水藍寶鑽石手鍊。

今年,我是到北京親賞全系列的作品,看到的是她最完整的第三張成績單。感受深刻的是,這豈只是一個珠寶設計師,她的才情洋溢,對寶石的了解和熱情直透作品,巧思精工,觸動了同為珠寶愛好者那點幽微的情緒。以鋪鑲為例。這種鑲嵌表現方式,又是一個已經在多年前流行開來的作法。但是能不能掌握到它在視覺效果上的精妙,而不只是為了滿鋪不見金屬,端看對寶石深刻廣泛的了解及縝密的思考安排,才能如畫家般善用色料的色彩和光澤,揮灑出精采。我覺得她做得很好。珠寶的的立體感,現在多數運用金屬雕塑來完成。她另有方式,除了層層疊疊,就像繪畫般,巧用寶石車工的形狀和顏色,在平面的金屬上為珠寶營造出景深和層次。例如,數件鑽石排鑲的項鍊和手鍊,都是將一顆顆的鑽石量身重切和巧妙安排,營造翻轉曲繞且具景深的視效,頗具新意。比起2015年的作品,她個人的特質更明顯,而且揮灑開來。月光石是這個品牌何等重要的寶石,當年Louis Comfort Tiffany以一位藝術家的眼光,讓很多人認識這種寶石的美,百年後,看到她運用月光石的表現,讓我發現這種寶石更多的可能。

Jewellery, White, Fashion accessory, Style, Body jewelry, Natural material, Earrings, Jewelry making, Silver, Gemstone, pinterest
Tiffany & Co.
Tiffany Lucida圓形與方形切割鑽石鉑金項鍊。

村上春樹曾有一段文字,引用紐約時報描寫出道時的披頭四,簡單詮釋了原創性:「新鮮的、充滿活力的,而且不會錯,是屬於那個人自己的東西」。 我的驚喜,就是在她的作品上多少看到了這些,聞到新鮮的空氣。 這是我目前對她的認識。 經過這次,我會努力爭取親訪她的機會,爭取對她更多的認識。


筆者

黃尹青(Huang Yin-Chin),為台灣資深珠寶記者,現為珠寶專欄作家。多年參與國內外重要珠寶活動,並能以獨特觀點結合個人經驗,剖析珠寶奢侈品產業的發展樣貌。更多作者文章, 請看個人網站 www.beyondthejewel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