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以『你在睡覺時別人都在努力工作』這種奮鬥口號來說,那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而是通往過勞的路,沿途可不美麗。」

By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年僅23歲即登上《富比士》「30歲以下零售和電子商務菁英榜」的倫敦青年企業家格蕾絲貝芙麗(Grace Beverley),年紀輕輕便成立了永續時尚品牌TALA與健身科技品牌SHREDDY,這位成功的年輕女性企業家揭露:「想成功就得一年奮鬥365天」、「你睡覺的時候別人在工作」這些鼓勵口號,大部分只會讓你提早耗盡熱情、最終累死自己!

*本文節錄自《偶爾無所事事,工作更有意思》。

>>延伸閱讀:【職場老實說】工作多年遲遲沒有加薪?CEO女強人分享「加薪關鍵」,提高調漲薪水成功率

無所事事的藝術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我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談到了自我照顧其實是一種具生產力、目標導向、有成就感的工作。接著,我們也提到了在工作之餘做自己喜愛的事來為生活重新注入活力並擁有你的「一切」也是一種自我照顧。不過我們尚未討論最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自我照顧形式:停下腳步、休息、什麼事也不做。雖然這絕對不是自我照顧的唯一形式,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專注於活著,而不是做什麼。為了「擁有一切」,我們必須將休息的自由納入其中,進入「無所事事的藝術」階段。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以現代或電腦科技的形式來看,「擁有一切」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為了擁有一切,我們必須有意且能夠經常無所事事。如同之前探討過的,人類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焦慮感不一定能讓人更明智地利用時間,反而導致我們整天一直找事情做,像陀螺般停不下來,深怕一停下來就是「懶惰」。

我發現發明電燈這項人類史上最有用的東西的發明家愛迪生最具啟發性,根據記載,他發明燈泡的動機是為了帶動二十四小時永不停歇的生產力54。他似乎認為人們的「發光發熱」不應該受限於睡眠時間,還有什麼比打破自然的晝夜週期更能獲得自由與解放?

年輕人既被視為過勞的一代,同時也是玻璃心的屁孩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當我們貪圖睡眠時,真正的贏家正在徹夜努力打拚」不是只有社群媒體上西裝筆挺的上班族才會說的話,這個概念已經悄悄地擴散到廣泛的文化中。這就是為什麼如同這本書所討論的,我們既被視為過勞的一代,也是玻璃心、愛走捷徑、懶惰的屁孩。我們要麼用盡全力死命賺錢,要麼筋疲力竭地趴在沙發上像隻瀕死的蟲子。我們對於「無所事事」這種有計畫的、中性的、必不可少的狀態的想法似乎完全消失。環顧真實生活與網路呈現的一切,我看到兩種自我照顧的刻板印象,讓我姑且稱之為「健康戰士」和「Netflix 殭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接受這兩種自我照顧形式的大有人在,但無論哪一種都無法滿足我們對自我照顧的需求,甚至連邊都沾不上。當自我照顧淪為用柔和色調粉飾成的「健康世界」—由「正念」等術語打造出來的億萬美元產業時,許多人往往無法接受或認真以對;與此相反的畫面是有個人像殭屍般坐在電視機前,面無表情地盯著Netflix,兩手還漫不經心地在手機上的社群媒體來回滑動,這也不是恢復精神和體力的最佳方式。難怪我們聽到「自我照顧」這四個字時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若不是近乎邪教般地崇拜,就是覺得根本浪費時間。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不過我想談的是「有效地」自我照顧,了解「無所事事」不該是因為累掛了才不得不爬向的選項,而是一種生活的基本要素,更是生產力和職場與非職場生活的核心。就我看來(重新回到機器的比喻),我們比較像一輛電動汽車(無法加了油就立刻啟動),我們需要花時間充電,才能再度發揮最佳狀態。我們需要重新看待「無所事事」,從自我放縱、浪費時間、千禧世代的狗屁等刻板印象,轉為一種實用和有用的概念:為生產力與效率重新充電與啟動。

這和熄火停著的車不同,我們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正在充電,為了需要繼續前進儲備足夠的能量。我們的充電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基本需求。我們常常在知道自己需要的時候插上插頭充電,但有時候卻比預期的更快耗盡電力,就好比在酷暑之下的用電量比較多那樣。如果我們不能參悟其中的道理,並有效運用在工作的質與量上,可能就會出現像是情緒、自我價值和心理健康等更複雜的問題。

職場淺規則:請假的迷思?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有一件我感到非常耐人尋味(或荒謬)的事,現在幾乎每一家企業都對在生病之前請病假感到不以為然,即使你知道自己真的體力不支,也開始感到病毒的侵襲(我自己寫到這裡都覺得有點心虛,我當然不可能讓員工覺得他們也可以這麼做,因為覺得自己必須休息而請假這件事,就和「你家的狗咬爛了你的作業所以必須請假一天」的概念一樣,是職場上心照不宣的禁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但是如果你只要在床上休息一天,接下來整個星期都健康無虞,不是挺合邏輯的嗎?相反地,二十一世紀的職場潛規則規定你必須等到真的感冒,也傳染給整間辦公室的同事,還沾沾自喜地為自己戴上為了工作不請假的榮譽皇冠之後才開始考慮請假。而終於有人忍不住求你請假回家(如果幸運的話),你反而比一開始就請假還需要休更多天才能完全康復。隨著辦公室潛規則的興起,感冒已經不再是在家休息或是工作進度變慢的正當理由,除非是大爆發的流感才能名正言順。不過這個潛規則可能將隨著二○二○年的流行病而改變,因為我們害怕被傳染(以及散播可致命疾病)的恐懼,已經勝過擔心感冒會帶給人虛弱和不敬業等負面觀感了。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我記得自己在銀行實習的第一個星期時,跟我同梯的一位牛津劍橋名校畢業生每隔幾分鐘就得上廁所,我後來忍不住建議他或許應該為了他自己和周遭人的健康選擇回家。他臉色蒼白,震驚地瞪大雙眼看著我,好像我要他吐在經理的大腿上似的,他自豪地說自己在參與研究生計畫的兩年來,從來沒有請過一天病假,現在也不打算這麼做,因為他還想要這份工作。我敬畏地把注意力轉回眼前的電腦螢幕,並期待自己的企業實習生涯能夠成為未來抱負與能力的指標。

請病假的3種層次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可悲的是,我不認為疫情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會對請病假這件事的態度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反而比較可能出現以下三個不同層次的選項。

第1 層:「繼續上班工作」,但是清楚說明如果情況變得更糟,你會申請自我隔離一段時間」,這麼說的意思是昭告團隊你保證不會「真的」在家休息(真是太可惜了)。

第2 層:「在家工作」,你真的生病了,但還是會繼續工作,正如你在疫情大流行之前的主張,你「不需要休假」,但是也關心飛沫傳染帶來的危機。你當然也會以某種方式表現出自己「真的病得很重」,例如在Instagram 出示溫度計,把這個訊息發給辦公室追蹤你的人和有監視狂的老闆。如果社群媒體不是你的管道,你還是可以透過線上會議發出沙啞的聲音來證明。

第3 層:「昏迷或住院」,無法工作的病假。

我將這三個層次以金字塔階級圖形,來顯示無法工作的病假有多麼令人不能接受,特別是疫情期間的科學證據直接證實這一點。但撇開諷刺的玩笑話不談,這個病假分析的重點在於強調在緊急狀況發生「前」,無論是疾病、疲勞過度或其他任何不可避免的意外,花時間休養生息的重要性。如同有句話說的,衣服破了只要即時縫一針,就可以省下之後縫九針的時間。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身為一位喜歡在社群媒體上關注其他企業家以獲得靈感和情誼的經營者,我可能過於暴露自己「不眠不休」的工作意志,其實我已經取消追蹤許多原本真心敬佩的人士,因為他們不斷湧出「直到獲得回報之前絕不歇息」、「他們睡覺的時候你在工作,他們開趴狂歡的時候你在工作」之類的貼文。

在跟隨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時,我為他們猶如超人般的意志與能力感到佩服與啟發,或許這就是我明明睡眠不足累得要命,還是覺得需要貼文公諸於世的壓力。我開始意識到「沒有休息日」的心態是一種病態的美化,在過勞文化中,筋疲力盡被視為一種道德優越的榮譽徽章。你當然可以決定不休假,因為在極為稀有的狀況下,這可能是你工作的最佳狀態(實際上並不是),不過你還是需要時間休息。

如果你的底線不被重視,你的工作成果也同樣不會被重視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對我而言,不休假其實是缺乏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缺乏對人類極限的理解,也是缺乏能力將自我照顧當成一項有效且優質的重要工作。你應該具備自我照顧的能力,好讓自己在機會來臨的時候表現得更好,不休息不會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更不會讓你擁有機器人般的效率,可以每天連續工作二十四小時,從來不需要休息。不休息是一項我們錯誤地將產出、自我價值、成功與努力不懈地工作綁在一起的產物。

你或許能夠比平常更長時間地努力工作,而且效率驚人,但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的底線(無論是什麼)不被重視,你的工作成果也同樣不會被重視。我們必須開始重視有效的自我照顧,就拿在別人睡覺時工作這個議題來說,那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而是通往過勞的路,沿途可不美麗。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自我照顧的概念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過勞甚至不再被認為是一件壞事。我非常討厭大家認為我一直都在工作,也討厭當我不得不澄清自己並非一直在工作時必須冒著聽起來有點懶惰的風險,遺憾的是這就是我們創造的工作文化。當你抱怨工作太累工時過長時,每個人都會勸你停下腳步,但你就是做不到,因為你真的很努力工作。幾乎沒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想法或做法有什麼不對勁。但是當你真的過勞了呢?它讓你無法繼續下去、身心俱疲、恐懼不已、心理健康出問題。

而有效的自我照顧:重新充電再恢復的藝術,是避免過勞的唯一方法,也是避免讓自己落入無法產出的狀態與照顧心理健康的唯一解方。請容我再次提醒:你不需要在生產力與自我照顧之間做選擇,它們是一體的兩面。無所事事是一種產出,自我照顧也是一種產出,儘管產出的不是任何有形的物體。我為這個世代深感憂心,因為我們無法內化這樣的概念,但這卻是我們深切所需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讓我們為自己做一些改變。「好吧。但是真的需要用一整個章節討論無所事事嗎?我們不是已經知道如何無所事事了嗎?」你可能會這麼說。然而無所事事不只是什麼事都不做,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巧。它不只是看Netflix、擦按摩精油和敷面膜;有時候這些活動都不能算在內。無所事事是一種有效且必要的自我照顧。

進行有效自我照顧的第一規則,是思考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想要」什麼。自我照顧和生產力一樣需要紀律。別擔心,我不會再拿出計畫表讓你填,但是接下來這件事非常重要:無論我們如何耐心傾聽身體的聲音,有時候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自己的需求。我們並不是遊戲《模擬市民》裡的角色,頭上沒有彩色水晶會告訴我們需要什麼。我們有時候就是很難分辨「善待自己」和「拖延」的區別。如同我們所知,有時候照顧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保持高效率,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期限之前把事情做完,因為有時候什麼都不想做其實是一種拖延。

沒有正確答案,學習怎麼做最適合你自己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但是,我們有時候也真的需要停下腳步為自己充電。雖然我可以幫助你理解自己和你的需求,但是這部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的說明書。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一個工作時間、做事時間以及無所事事時間的比例準則,我們應該就能完美平衡三者,當然也不會有這本書的存在了。

所以你需要試試看,學習怎麼做最適合你自己。這是一段反覆地試驗、找出錯誤、認識自己,然後在錯誤發生後避免重蹈覆轍的過程。學習了解自己的需求,通常非常難以解讀,但卻是一種長期的獎勵,而非短暫的立即滿足感。成年的祝福與詛咒就是不再有人能夠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對,學習與實踐需要時間和努力,但這是你能為自己、你的工作、你的心理健康,以及你的人生所做的重要決定。

誰說躺平和奮鬥只能二選一?《富比士》30歲以下菁英女性企業家:「不眠不休的奮鬥只會通往過勞。」
IG@gracebeverley

想要開始了解自己的極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自己誠實與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並且從結果中學習,然後再重新試一次(即使那涉及不要再聽從你的直覺)。比方說,我知道自己的天秤往工作那一邊傾斜,所以當我覺得自己需要什麼也不做的時候,我大概會從善如流。

反過來說,當我內心有個聲音要我更努力工作時,我需要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因為那不一定是對我最好的選擇。你必須知道自己傾向哪一邊,然後見機行事。同樣地,當我發現自己比平常更「無所事事」時,這時候的我可能需要借助外力拉自己一把,透過重新投入工作來照顧自己。拖延有時候是身體提醒你需要休息,有時候就只是拖延。你得自己分清楚。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偶爾無所事事,工作更有意思:誰說奮鬥和躺平只能二選一?Z世代創業家教你找到自己的方式,闖出另一條路!》

《偶爾無所事事,工作更有意思:誰說奮鬥和躺平只能二選一?Z世代創業家教你找到自己的方式,闖出另一條路!》

《偶爾無所事事,工作更有意思:誰說奮鬥和躺平只能二選一?Z世代創業家教你找到自己的方式,闖出另一條路!》

立即購買
Credit: 高寶書版

售價NT$234

Watch Next
 
preview for BAZAAR Culture Playlist

BAZAAR SUMMIT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金百倫 當男人戀愛時 緝魂 電影監製

關於我和電影變成家人的那些事 !「最美監製」金百倫分享工作思維:「做任何決策前,我在乎這三個要素!」

張清芳 演唱會 兒子 票價 高雄 台北

張清芳X兒子Nathan的真心話大冒險!「我是有脾氣、會管教小孩的全職媽媽,但他常在試探我的底線!」

bazaar at work summit,dare at work

2023 BAZAAR At Work Summit

bmw x bazaar 超馭自我 新世代領導對談

BMW X BAZAAR 超馭自我 新世代領導對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