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y KEN HUANG

如果台北值得有一處秘境,那我們可以往「裏山」探尋,就像時間消逝的神隱之地,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圍繞的古物植栽雜貨店,再度喚醒我們對美好事物的想像。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裏山」主理人沈映仁與景觀設計師陳元慶。

裏山以庭園、古件與咖啡香,像是在台北陽明山上響起的一聲春雷,喚醒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地點僻靜,風格溫婉帶點禪意,如深山林霧中寶庫,一開幕就引發討論,刺激了我們對庭園美學的新想像。

事實上,裏山的主理人沈映仁與合作的景觀設計師 陳元慶對於這個成果始料未及,提及源起,最初只是一個大哉問:「台灣會有日本那樣的庭園美學嗎?如果有,那會是什麼樣的型態?」兩人一邊思考,一邊以手邊資源逐步建構出心目中最初的「裏山」。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裏山位於士林區平菁街內,日式廊檐內別有洞天如神隱之境。

潛藏在台北陽明山中,裏山位於士林區平菁街一處不算偏遠的區塊,如其名,引領人們如探索般,走入山的另一面。步入空間,仔細看每一道開闊的窗景,都有獨特況味,如凝縮四季的畫布,捕捉了每個季節自然迷人的神采。

庭園規劃的諸多素材,以沈映仁本業長期經營的日本古件及傢俱、苗圃植栽為經,與「一攬芳華」主理設計師陳元慶的空間規劃、庭園設計專業為緯,翻新了我們對台灣庭園山水的既定印象。而飄散的咖啡與甜點香氣,則是由深耕板橋多年的老宅咖啡廳Merci Café傾囊相助,從硬體到軟體,三方在美學上的理解共構,打造出這座清奇又具禪意的空間。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木造廊檐內,迎客松、石板路,帶有禪風非常清幽。
走入「裏山」體驗日式枯山水

走入日本式的木造廊檐,一株迎客松映入眼簾,石板路鋪往裏山內館,而周遭則如日式庭園般,以帶有禪風的日式庭園呈現,而由陳元慶巧手打造,

重新詮釋的「石庭」更是別有一番風情。

而裏山以「裏」為名,則有個迷人理由。

「最早是沈映仁跟我說了一個想法,因為原本還有另外一個園區在陽明山深山裡頭,他想想說叫『裏山』好了,意思是藏在山中的古物植栽專門店。」陳元慶說道,如果用台語念,那就是「內山」(lāi-suann),這是從「坐在山中的人」角度去看,城市就是外面的世界。「其實和我原本想法相反,我想到是城市中有一座山,而我們創造了一個後山的環境,一個鋼筋水泥之外的世界。」他補充說:「但沈映仁的想法似乎更美一點。」

「你們可以看到,裏山庭院裡有很多古老的黑松,有80年、130年的,甚至是銀杏,當然還有一些茶梅,可以說植物種類相當豐富。」不只做古物貿易,長期經營植栽的沈映仁及其家族,總是從日本進口大量的植物,而接觸日久,他們也冒出了自己對外經營的想法。「不只是熟悉日本的文化背景,日式庭園的留白部分,讓我們規劃空間有了更多彈性。」陳元慶補充說明。

材料多且雜,為了避免靈感流失,兩人看到素材就互相丟點子,就像在畫布上打草稿、調整、修改,最終成型上色,逐步建構出裏山的樣貌。步入其中,總能在衝突的素材中看到極佳的調和,比如,日本神話中的風神、雷神木雕雖帶點鏽蝕的斑駁痕跡,被擺放在一組古董木質Bose音響上,竟如此合拍,而其背後的大片窗景,卻是靜謐的山水庭園,黑松、羅漢松、百日紅、茶花層遞鋪排,卻因不同季節的花期,自然呈顯四季風貌,極富生命力。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主理人沈映仁與景觀設計師 陳元慶認為,老物、植栽都是經歷歲月才累積出美感。
老物、植栽都是歲月累積的美感

時間,是美與質感堆積的原因,歲月累積的溫度無可取代,而著迷於此變化的沈映仁、陳元慶,非常明白他們心目中想呈現的裏山樣貌。

「我覺得植物跟古件一樣,都是歲月累積,成長的樣貌、時間的痕跡,都給人有溫度的感覺。」陳元慶分享,這異質卻共通的美,是他們靈感的泉源。「我們從蒐集到最後做販售,最初是因為植栽有淡旺季,冬季市場不好時,就進口古董老物,最後就成了現在的規模。」沈映仁提及素材豐富的緣由,以貿易商視角相當單純,沒想到卻積累創作寶藏。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大量的古件原先只是沈映仁家族在植栽淡季時,貿易進口的貨品。

「其實在裏山多數的古件、植栽都是有在販售的。」沈映仁逐次介紹,這裡就像是細膩精緻的展示空間,呈現了他們對美學的想像。不只是庭園、咖啡,依然是心目中最美的「古物植栽專門店」。

當代設計俐落、簡約的時尚感內裝,與溫潤內斂的古件擺設,時刻在裏山中衝突,卻又在生機盎然的植栽間,重新交會、彼此交融,成了嶄新美學。坐在裏山館內各不相同的窗景前,水平的視角望去,都是一副副風景畫,而陳元慶的創意,更是讓富含禪機的日式石庭,有了台灣的獨有的觀點。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別於日式枯山水,陳元慶以島國台灣的山、海為題創作石庭。
以島國視野詮釋侘寂之美

日本石庭呈現的侘寂之美,在不完美、不恆常中,帶來內心寧靜的審美體驗,如枯山水,以細沙碎石子舖在地板上,說有「水」卻無水流,說有「山」卻以石塊代替,在空無中,體現佛教的哲理。

陳元慶以此為靈感,將台灣屬於山、海的元素意象,取代了「山水」,重新以幾何圖形鋪排出的石庭,水成了代表環繞台灣的大海,一面是太平洋,一面則是台灣的高山,詮釋島國的新視野。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石庭裡藏著的水琴窟(右)、特別設計的水撲滿集水管,都極其細膩。

裏山依然在庭園中保留了許多小巧思,等待人們去發掘,比如日本庭園常見的水琴窟。

「我們不會主動跟客人講水琴窟在哪,他們可能會偶然發現。」陳元慶提及,通常設立在手水鉢旁的水琴窟,都被放在茶室入口處,作為執行茶道儀式客人洗手的地方,但他將其藏在庭園中。隨洗手時的水滴滑落,點滴落藏在埋藏在地下的壺中,自然共鳴出的清脆聲響,彷彿滌淨心靈般,讓僻靜空間在視覺美感之外,有了更全面的沈浸式感受。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坐擁大量豐富的各年代日本古件,是「裏山」的一大優勢。
再度發掘古件不凡的價值

而漫步其中,不僅是庭園,位於另一側的溫室咖啡廳,卻又擺放堆滿了古件、老物,諸多年代事物各自隨性擺放,呈現如城市遺跡般,充滿故事性的地點。

裏山收藏的跨度相當大,比如,你能看到1950年代的摩登現代的設計傢俱,像是蛋椅(Egg Chair);70年代日本雜貨鋪的透明陳列櫃;歐式的碗櫥、壁櫥,甚至是整套的露天咖啡桌椅。而當中又穿插許多小物、陶器與銅器,像掉進時光隧道般,讓人沈迷其中。

重新將古典事物,引導出當代美感,這是裏山主理人 沈映仁與景觀設計師 陳元慶的拿手好戲。在他們眼中,素材沒有分時間性,而是讀出器物傳達出的自然美感。「你可以這樣想,無論庭園植栽,或是傢俱老件,過去都是生活的器皿,我們只是再拿回來用。」陳元慶認為,將這些素材應用於擺設上,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有不少老件是從廢棄的木造房舍裡搶救出來的珍品。

「有時候我們看老物,別人認為是垃圾,但我們認為可以再利用,裏山某部分有『再生』的概念在。」沈映仁認為,能挺過時間掏洗的物件,本身就是極其經典的設計,自然有其應用空間,而有些時候,他們甚至從老屋拆裝過程裡,發現極珍貴的材料。「像這片代替榻榻米的木板,是一間兩百多年木造老屋的牆壁,沒有過多的破損,保留的面積相當大,丟掉是相當可惜的。」沈映仁珍惜的說著,所有的素材,在他們眼中可能藏有不凡的價值。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沈映仁與陳元慶兩人期許在不久的未來,裏山能成為社區型的美術館。
成就社區型美術館的願景

隨著裏山開幕,沈映仁和陳元慶確實發現了新藍海。

「其實會想規劃這個空間,多少也是發現台灣幾乎沒有什麼庭園設計,而所學的專業,市場確實相對小。」作為景觀設計專業的陳元慶,在疫情期間,似乎觀察到一股改變。「日本料理店有庭園,那可能本來就是兩三百年的古宅,台灣是沒有的。」但台灣,確實很多人因為疫情期間回家後,開始注意到這方面的需求。

「不只是大型建案,也有些人家中會願意規劃小庭園,那我們所提供的形象就很吸引他們。」兩人分享,裏山從業內人士不看好,到開幕的高聲量,以及兩人意外擴展出的庭園設計規劃業務,都是始料未及的。

【專訪】走入陽明山的神隱之地!merci裏山以日式庭園、古件與咖啡香打造全台獨有古物植栽雜貨店
窗景能坐擁四季,是裏山在空間規劃上的巧思。

當然不敢說馬上能有下一步,但未來確實希望能成為日本常見,「社區型」的美術館。沈映仁和陳元慶如此期待,確實把老物、植栽並用的陳列方式不多,他們也曾意外的在知名連鎖餐飲店裏,看到大師級書法家的收藏作品。「我認為有不少藏家希望跟人分享,這就是藝術品走入生活的實例。」或許還沒發表新的展覽規劃,但過去和同樣是景觀設計領域的吳書原老師合作的展區,確實也引發一波討論。

「其實比起藝廊讓人對藝術品產生距離,能放在生活景觀中的老件、藝術品,可能更貼近我們。」陳元慶深信,未來,裏山還有更多可能,而沈映仁則認為,在此領域還算年輕的兩人,能有這個機會揮灑靈感,還受到矚目,是非常珍貴的經驗。而在裏山的窗景邊,時光依然緩慢流逝,日子將再度留下刻痕,而下一次,盛開的將會是不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