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年四季都能見到韭菜身影,不過冬末春初交替之際,日夜溫差造就韭菜鮮嫩口感,香氣撲鼻之餘還帶有自然的甘甜,是絕佳的賞味時機。此時走入埔鹽鄉間,漫漫農田碧綠如茵,清晨一早,穿戴著碎花布巾的婦女手起刀落,唰一聲從基部割下,俐落地將纖纖韭菜收攏成束,準備運送、分級、包裝,送往消費者的手中。

得來不易 好吃韭菜這樣來
韭菜田
林韋言
農友忙著收割韭菜,為栽培韭黃做準備。

一般來說,只要保持韭菜根部不受傷害,就能持續採收,不過時間一久植株容易老化,因此韭農通常收成三、四回後,便會重新整地。韭菜不宜連作,同一塊農地連續種韭菜,產量品質不佳,常會輪作水稻。埔鹽當地蔬菜種植經驗豐富的農友李杰源比喻,栽培韭菜有如遊牧民族,每種完一批就必須移動,間隔3、4年才能回到同一塊農地繼續種植。

到了農曆7月,韭菜開始抽苔開花,在微風下搖曳的韭菜花田如白雪,更為埔鹽點綴迷人風采,也吸引不少攝影家專程取景。

跟著李杰源近距離欣賞韭菜田畦,一旁蓋著黑布的矮棚有玄機,「那裡面種的是韭黃。」韭黃其實也是從韭菜根部冒出來的,不同在於,因生長在黑布裡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葉片轉為黃白,質地柔軟,不像韭菜帶有強勁的辛辣味。埔鹽韭農習慣在採收最後一次韭菜後,蓋上厚布翕白韭菜(hip-pe̍h-kú-tshài,悶製白韭菜),作為最終回的收成,韭菜植株的任務也告一段落。

社區營造大有看頭 陳尚登古厝
陳尚登古厝
林韋言
散發古樸之美的陳尚登古厝,還曾被劇組相中拍攝單元劇集。

而不只壯觀韭菜田,驅車深入埔鹽的大有社區,紅磚瓦砌成的陳尚登古厝在周遭田野的簇擁下,特別顯眼。由兩座近百年的合院建築組成,氣勢不凡,可見當年陳家富甲一方,從建築格局的規劃與裝飾細節的設計,一窺昔日大戶人家的日常講究。

院門兩側圍牆上設有石條窗,恰如其分的傾斜角度有利於建築採光,還能避免外人直視屋內,別致又有巧思。窗下砌起兩座磚槽,早年裡面放置砂礫用來滅火,避免戰爭遭受砲彈波及引發住家火災,是日治時期建築特有的消防設施。

目前屋內尚有陳家後人居住,古厝所在的大有社區透過社區營造,培力長輩走讀村落,跟著他們穿梭古厝內外,欣賞屋簷下的精雕細琢、門廳內的書畫彩繪,娓娓道來地方故事,格外有意思。

陳尚登古厝
林韋言
陳尚登古厝內保有鹿港彩繪名師郭新林作品,十分珍貴。
三鐵界幸運物起源 順澤宮
順澤宮
林韋言
順澤宮為兩層樓建築,氣魄恢宏。

埔鹽值得一訪的還有在地信仰中心「順澤宮」,地方神蹟顯赫,近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挪威三鐵選手伊登(Gustav Iden),因戴著廟方製作的一頂帽子參賽屢奪冠軍佳績,吸引眾人矚目,也連帶讓更多人認識埔鹽這個地方。廟內主祀玄天上帝,採用大量精細木雕裝飾,剪黏、彩繪、書畫等也十分考究,營造恢宏氣魄。造訪尾聲,不妨戴上順澤宮的帽子,騎著單車沿著東螺溪畔馳騁,享受小鎮風光,愜意十足。

東螺溪自行車道
林韋言
東螺溪自行車道沿途有不少台灣欒樹,隨著季節變換色彩。

風味美食

新鮮燙口 韭菜盒

在地種植的新鮮韭菜拌入冬粉、肉末,裹入麵皮下鍋炸到金黃飽滿,迫不及待咬下酥脆外皮,原味帶出韭菜甘甜,咖哩口味香氣四溢,兩種口味各有魅力。

韭菜盒
林韋言
地址:彰化縣埔鹽鄉新水村大新路12-1號(大新診所門前)

一日埔鹽之旅

  • 韭菜田
    中午前去較適合
  • 陳尚登古厝
    入內參觀需預約
  • 順澤宮
    每日可參觀時間6:00~18:00
    冠軍帽發放時間9:00~12:00、13:00~17:00
以上場館的營業時間以場館公告為主,建議旅客出發前可上網查詢並致電詢問。

想閱讀更多 TLife 網站:立即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