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老台北風華、北京胡同瓦礫、片場裡的張國榮」那些底片裡的八零年代,倒帶回馬格蘭攝影大師定格的亞洲瞬間

走訪亞洲逾30年的馬格蘭攝影大師Patrick Zachmann,從他的觀景窗裡,看進時代層疊裡亞洲的萬千風貌。

Edited By and Text by Adriana Huang
Photograph, Black-and-white, Snapshot, Child, Photography,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tock photography, Style, Flash photography, pinterest
Patrick Zachmann + Leica

來自法國的攝影師Patrick Zachmann,今年63歲,是世界知名馬格蘭攝影通訊社ㄧ員。馬格蘭通訊社最初為忠實呈現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影像而成立,由知名新聞攝影師共同組成,Patrick更曾在1996年任馬格蘭副社長。

在他紀實攝影的黑白色調下,捕捉各式題材,巴黎巴塔克蘭劇院恐怖攻擊、黑手黨、六四天安門事件等重要議題,都在他的鏡頭之下。

難能可貴的是,Patrick的焦點在過去30年間常聚焦於亞洲。不僅自費多次飛往中國,也曾紀錄下霓虹滿佈的泰國、政治局變的香港、和早期的台灣。這次隨台北「Leica 徠卡之家」成立,Patrick睽違多年再來到台灣,跟著他精準、人文情懷的眼光,掃過我們身旁的境地和時代。

困於時代之地:台灣

People, Monochrome, Black-and-white, Street,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napshot, Urban area, Photography, Human, City,
LEICA

1987年是Patrick第一次來到台灣,回想起當時的印象,依然歷歷在目:「這個地方視覺上就像困在30、40年代,我很喜歡的一張是拍一個戴著帽子的台灣人。」

Team, Crew, Military officer, Military person, Military rank,
LEICA

對於台灣視覺背後的社會脈絡,Patrick也有自己的分析。他表示,當時他們(國民黨)和毛澤東對抗,並沒有想要投資或改變台灣這個地方,認為自己只是過客,直到後來才明瞭這裡可能是他們的家。1996年和如今的2019年,Patrick兩度再次來訪台灣,他說:「我還沒看過很多地方,但台北真的變成一個大城市了。」

視覺巨變:中國

Photograph, Black,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napshot, Photography, Room, Fun, Art,
LEICA

「身為一名攝影師,視覺上的改變是我最先注意到的,就像是建築外觀。以前的中國有城市、有鄉村風景,現在所有東西都變成垂直的高樓,規模也變大,人們在城市裡顯得很小。」

談起這些年中國飛快的轉變,Patrick十分有感,頻頻點頭地說:「在中國,改變的速度非常快又明顯,就像經歷一場視覺大地震。」以往,他總是喜愛隻身帶著相機深入鄉野、瓦舍裡拍下傳統建築,如今的他卻找不著那種中式魅力,「我現在有一種感覺,即便是中型城市都看起來相似,這很可惜。」他明白這是追求舒適居住環境的必經之路,卻不免幽幽地說道:「這就像失去了精神,失去了靈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胡同裡的故事

instagramView full post on Instagram

中國除了在視覺上急速抽高,Patrick更在意那些無法被輕易觀察到,在人身上的隱晦改變,並嘗試拍下人們的內心波動。

10多年前,Patrick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的老社區裡遇見了一對夫婦。這對夫婦住在最富歷史風情的街角上,然而家園卻面臨拆遷改建。當時雖然語言不通,他們仍熱情地讓Patrick進屋內拍攝照片。一段時間後,Patrick和中國朋友回到同樣的地方,透過翻譯才聽聞夫婦的故事。

「他們不想走,是最後還堅持不走的人。政府提供一些錢,並不太夠。但其實他們並不在乎那個錢,只是想要繼續待在那個住40多年的家。」

兩個月後的Patrick再次回到北京,老夫婦已經離開原本的地方,搬到北京五環的現代化大樓裡,「搬家後的他們很不快樂,幾個月後,老夫妻相繼去世。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家、那個最重要的部分。我覺得這就像是場中國式悲劇,抹煞了最好的那個部分。」

廳堂到小巷:香港

比鄰於中國的香港,也是Patrick的造訪之地。舉凡香港證券交易所前主席李福兆、九龍地區狹窄巷弄裡的人民、海洛因成癮者的生活、甚至海上小船裡飄蕩的偷渡者,都被Patrick所記錄。

作品裡英屬香港時期屬無政府狀態的「九龍寨城」獨特圍城;黑幫新義安前成員蹲坐在地,後頭是飛翔過天際的飛機;抑或是新年期間佛寺前排成人龍的民眾。Patrick簡短到位的作品簡介,和極貼近各階層人物的主題,在歷史情境下建構屬於當下的香港。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照片裡的老華語電影

Photograph, Black,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napshot, Interaction, Photography, Romance, Kiss,
©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除了親身穿梭於亞洲城市的大街小巷裡,Patrick擅長用靜態的影像營造出電影感的連貫敘事,華語電影也曾給他啟發,特別是導演陳凱歌和張藝謀的作品是他的最愛。

Patrick曾如願到陳凱歌拍攝電影《風月》的現場,電影裡的演員鞏俐和張國榮便成了他觀景窗裡的主角。事實上,當時的Patrick並不認識張國榮,後來才得知他是鼎鼎大名的巨星,還有那悲傷的自殺殞落。

並列世代形象

Patrick為了展示中國獨有的迅速變化,在紀錄中國的最後一個篇章,他決定以ㄧ系列《China, Too Fast》來說故事。

他將中國許多家庭裡的祖父輩和孫子女放在同一個畫面裡,以肖像畫映出世代差異。就如同這張照片,住在四川的22歲孫女和她82歲的祖父,年輕人看起來較為巨大,且身上不乏西方元素。Patrick說:「這僅僅是兩個世代,沒有太久,但有很大的差異。就像從他們的穿衣風格來看,兩個世代完全已經是不同的世界了。」

最私人的猶太身份

從家鄉法國到遙遠另一端的亞洲,Patrick總是對「身份」與「記憶」著迷,遍及不同國家的足跡,最終也讓他走回自己的內心。

從小生長在希望被當作法國人的家庭裡,對於自己到底屬於法國人還是猶太人,Patrick直言他總有著掙扎。為了探討自己的身份,花費7年時間拍攝相關作品,「關於自身的作品往往是最難的。」這也是他給自己的挑戰。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Desk, Technology, Design, Room, Electronic device, Furniture, Display device, Computer, Personal computer, Office,
LEICA

爾後,除了把猶太作品出版成書,他更近一步拍攝關於父親的電影。透過聲音、動態影像,訪問父親,「幾乎是逼他說出關於我們家族的故事,也就是為什麼影片很有力量,充滿情感。」拍攝的期間Patrick並不知道父親得了癌症,父親日漸虛弱的身體,也隨著影像結束而一同畫下句點,成為他最為私密且深刻的作品。

【馬格蘭紀實攝影大師 Patrick Zachmann 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3/31

時間:11:00-19:00

地點: 徠卡之家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六巷3號)

延伸閱讀

Red, Performance, Pink, Event, Singing, Talent show, Singer, Fun, Photography, Performing arts,
Facebook @LeicaCameraTaiwan
Watch Next
 
preview for BAZAAR Culture Playlist

藝術設計

羅丹雕塑+莫內、塞尚畫作親臨台灣!「富邦美術館」開幕大展即將展開,「粉樂町」搶先熱鬧暖場!

莫內、塞尚及羅丹真跡大作親臨台灣!「富邦美術館」開幕大展即將展開,「粉樂町」搶先熱鬧暖場!

【power of woman】glimpse of arts邂逅更多生活中的美,重拾生命的熱忱

【Power of Woman】Glimpse of Arts邂逅更多生活中的美,重拾生命的熱忱

帶走一片風景,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10周年「帶一片風景走」壓軸大展

高雅婷 藝術家 清明夢 台新藝術獎 台灣藝術家 女性藝術家

「夢的解析:有時母親,有時自己」藝術家高雅婷以生命經驗出發,編織出對愛的各種理解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