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劉軒專欄:什麼會讓你感到寂寞?

過於沉靜會寂寞,過於喧囂會寂寞,就算在處處是社交機會的環境裡,還是會寂寞。寂寞感已經成了一種疫情,是現代人都必須面對的心理課題。

Edit by Kathy Yeh and Text by 劉軒
Standing, Room, Sitting, Child, Leg, Leisure, Table, Recreation, Uniform,
Getty Images

餐桌上有一盒卡片,平常放在餅乾、椒鹽和油醋旁邊。它叫100 Questions - A Toolkit for Families(一百個問題:給家庭的工具盒),是我從Alain de Botton的The School of Life 購買的。這些問題是為了讓家人們能夠產生比較有趣的交談而設計,所以稱為「工具盒」。每天晚餐時,我們會從中抽一張卡片,輪流回答上面的問題。

Room, Dining room, Table, Interior design, House, Furniture, Building, Home, Architecture, Floor,
Getty Images

前幾天,我們抽到的問題是:What makes you feel lonely? (什麼會讓你感到寂寞?)

原本以為孩子們比較難以表達這種心境,沒想到六歲的兒子川川最先舉手,「當爸比跟媽咪晚上出去跟朋友吃飯,我跟婆婆在家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川川說。

八歲的姊姊接著回答:「當弟弟半夜跑去跟爸比、媽咪睡,我自己醒過來,然後你們都抱在一起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

老婆想了一下。「當我在IG上看到朋友們一起出去玩,我沒有加入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

我想都不用想,因為最近才經歷過好幾次,「當我出國出差,晚上跟你們Facetime,掛上電話的那一刻,我會覺得寂寞。」

多有意思啊!四個不同的答案,四種不同的寂寞。

Child, Comfort, Nap, Toddler, Hand, Room, Photography, Sleep, Floor,
Getty Images

弟弟的寂寞反映了小小孩對父母的愛。雖然他不缺玩具和大人陪伴,但他最在意我們是否在身邊。這當然讓我跟太太都很欣慰,也彼此交換了個內疚的眼神。

是啊!最近的確應酬太多了……而且最近在不少聚會上,有些孩子已經大了的朋友還會跟我們說:「好好把握這幾年吧!再過沒多久,就換小孩一天到晚往外跑了!」聽了真覺得,嗯,乾脆早點回家算了!

當晚寶貝兒子還補上一刀,默默地說:「我寂寞的時候,會去書房,看那些我們全家一起出去玩的照片。」天哪!這孩子真會。

Hair, Hairstyle, Brown, Long hair, Beauty, Arm, Brown hair, Lip, Hand, Design,
Getty Images

女兒千千的寂寞,則反映了姊弟間的微妙競爭。年齡相近的孩子們很在意父母愛誰比較多,無論父母怎麼表達對倆人的愛都一樣,但在原始的潛意識裡,孩子還是會希望把父母的愛佔為己有。所以當姊姊發現弟弟偷偷跑去跟我和太太睡,我們又跟他親親抱抱的時候,想必心裡不是滋味。她所謂的寂寞,可能帶著不公平的申冤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Meal, Lunch, Brunch, Event, Supper, Dinner, Conversation, Restaurant, Rehearsal dinner, Eating,
Getty Images

我太太Cardin的寂寞,則源自於「錯過的失落」。人是群體動物,也不免會在意自己在社群中的地位。這不一定表示我們都想當領頭羊,但錯過了重要的社交機會,還是不免會有失落感。這種簡稱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情,對於本就喜愛社交的人來說又特別明顯。它算是正常反應,不過如果經常有感而開始憂鬱的話,那建議還是少看社群媒體比較好。

(清喉嚨)老婆你有在看這一篇嗎?

Shadow, Blue, Sky, Wall, Cloud, Black-and-white, Reflection, Architecture, Line, Design,
Getty Images

那我的寂寞呢?最近出差的畫面還歷歷在目:那是一種人在異鄉,想念避風港的惆悵。如果是長期的狀態,就可稱為「鄉愁」。但我的情況還好,起碼每次出差都只有幾天,而且每次都有明確的任務在身,所以不會有那種「我到底在這裡幹嘛?」的茫然,來複雜化原本的惆悵。

其實,自己晚上坐在陌生的酒店房間裡,本來就會感到寂寞。這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還值得享受一下!

Illustration, Cartoon, Yellow, Silhouette, Art, Animation, Graphic design, Walking,
Getty Images

我這麼說不是自虐喔!我只是不想可憐自己的處境。至於去品味那必然有、再自然不過,也必然會度過短暫的失意或悲傷,可以稱之為「愁緒」。英文有個單詞melancholy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很喜歡法國作家雨果的一句話:Melancholy is the happiness of being sad.(愁緒就是樂在憂愁之中)。其實,如果我們不迴避自己的愁緒,會發現它還挺美的。話說,李白也應該就是在這種愁緒之際,寫下了〈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Wall, Pink, Room, Tree, Plant, Art, Illustration, Visual arts, Interior design, Feather,
Getty Images

蔣勳老師在《孤獨六講》書中曾這麼寫:「華人太愛熱鬧,太愛擠在一起,缺乏安全感,缺乏獨自面對難題的快樂。我覺得尤其是下一代,更需要有獨自面對自我的經驗。可以孤獨地從人群中出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完成自己完整的人格。」  

他指的下一代,應該就是我們這一代了。我們將比上一代活得更久、孩子生得更少、背井離鄉的比例更高。如何善對自己的孤獨,將會是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心理課題。

最近,美國媒體開始將「寂寞」封為一種「疫情」(the loneliness epidemic),因為調查發現,相較於20、30年前,寂寞感在先進國家正大幅提升。在美國就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感到寂寞或孤立,而這與是否住得偏僻毫無關係。有許多人住在擁擠,甚至充滿了社交機會的環境,但還是感到孤獨。顯然,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內心問題。

Font, Pattern, Text, Design, Illustration, Visual arts, Graphic design, Art,
Getty Images

寂寞有很多面貌,也有很多原因。如果我們要處理自己的寂寞,就應該先認清自己的寂寞。到底這感覺從何而來?我是真的獨處,身邊沒有任何親友可依靠,還是陷於主觀的感受之中?我選擇用什麼方法來對待這種感受?這個方法是否適用於這個原因?還是說,我根本沒想過,但是去麻痺它或迴避它?  

就如同我們萬萬不能這麼回應孩子:「你這哪算是寂寞?我們都在身邊,你竟然還有這種感覺,難道你那麼缺乏安全感!?」我們也不能對自己說:「你這哪算寂寞?成熟一點吧!Suck it up!」無論原因為何,只要你感到寂寞,那對你來說就是真的。尊重別人的感受,也要尊重自己的。

Furniture, Comfort, Yellow, Sitting, Room, Couch, Leg, Living room, Leisure, Interior design,
Getty Images

我個人認為,對抗寂寞最好的方法就是talk about it。一番交心的對話,絕對勝過一顆百憂解。也許今年過年返鄉,我們就可以趁機問一下身邊的親人:「你會覺得寂寞嗎?什麼會讓你感到寂寞?」雖然這不是很「節慶正確」,但也不一定要把它視為苦悶的話題。  

鳴笛之前,我們只知道彼此的存在,卻看不見對方真正在哪裡。也許,鳴笛之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霧中還有其他的船,而且還那麼的靠近。  

也說不定,就像在我家的那晚,念出了那張卡片,突然開啟了這個話題,而我跟家人的一番交流之後,一邊在洗碗,一邊在回味那坦誠的對話。頓時,我們感覺更親近、更不寂寞,也更像一家人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劉軒
Harper's BAZAAR Taiwan

暢銷作家、演說家、品牌顧問、音樂人、資深DJ…長年經營跨領域創意製作。在哈佛大學他一路從學士攻到博士班,也擁有超過20年的打碟經驗,是個圖書館和夜店都屬VIP的兩棲文人。積極推廣「對世界有貢獻的多采人生」,運用生活化的心理學,在多元文化中學習,為瞬息萬變的生活,解析出更多幸福的面向。

【延伸閱讀】

劉軒專欄:為何你心誠但不靈?可能你缺少了這種「儀式感」


劉軒專欄:對話是學習,不是角力


劉軒專欄:第一屆同學會,我竟然不敢參加

Watch Next
 
preview for BAZAAR Culture Playlist

劉軒專欄:生活哲學家

【劉軒專欄】總是說服不了人?別認為你的好理由,就是他的好理由!

【劉軒專欄】總是說服不了人?別認為你的好理由,就是他的好理由!

【劉軒專欄】面對自己的裂痕,你願意鑿開嗎?

【劉軒專欄】面對自己的裂痕,你願意鑿開嗎?

【劉軒專欄】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極簡,而是鮮豔!

【劉軒專欄】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極簡,而是鮮豔!

【劉軒專欄】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

【劉軒專欄】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