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辛達.柴爾茲(Lucinda Childs)是誰?

今年視覺藝術界最重要的藝術展覽──威尼斯雙年展,2017年以「藝術萬歲VIVA ARTE VIVA」為主題,為兩年一度的視覺藝術盛事揭開序幕。

而在這次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活動「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中,評審把終生成就金獅獎,頒發給美國後現代舞蹈大師露辛達.柴爾茲,表揚柴爾茲在1979年與音樂傳奇大師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當代視覺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共同創作《舞》Dance,以及柴爾茲與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和格拉斯合作完成的巨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

facebookView full post on Facebook

露辛達的作品《舞》以開創性的跨界合作,與獨特抽象的概念,在當時被視為前衛又晦澀難懂之作,卻也開啟了後現代舞的極簡風潮,時至今日,已成舞蹈史上的經典。

評審認為《舞》這件作品,以其綿延不斷的極簡動作,和連續又重複的精簡動作語彙,表達出對極限主義舞蹈的新想像,此作開啟了後現代主義舞蹈的實驗精神,也影響了當代現場藝術(live art)的跨界可能。

Black-and-white, pinterest
Lucie Jansch
後現代舞蹈大師──露辛達.柴爾茲

反抗前輩舞蹈家的美學

要了解柴爾茲的後現代舞蹈精神,不能不從現代舞蹈的概念重新談起:後現代舞雖然是「現代舞之後」的舞蹈,卻也繼承了現代舞對傳統舞蹈的革新精神,亦即,反抗前輩舞蹈家的美學。

例如,現代舞以反抗芭蕾舞中「不自然、不自由」的踮腳、向上延伸而聞名,從鄧肯(Isadora Duncan)自希臘女神吸取靈感赤足而舞開始,到聖丹尼斯(Ruth St. Denis)以東方印象來編作異國舞蹈的新形象。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y, Performing arts, Dance, Gesture, T'ai chi ch'uan, pinterest
Getty Images
Isadora Duncan從希臘女神吸取靈感赤足而舞。

而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等第二代現代舞者,堅決反對老師聖丹尼斯的異國風美學,從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的精神分析著手,建立以「伸縮」和「放鬆」(Contraction and Release)的新動作技巧,傳遞充滿戲劇張力、情感充沛的舞蹈精神,並在二戰後建立起龐大的美國現代舞王國,並隨著冷戰的國際結構,跟著美國國務院的宣揚,成為自由主義舞蹈的外交策略而傳播到世界各地。

Hairstyle, Style, Youth, Art, Eyelash, Gesture, Model, Fashion design, Makeover, Day dress, pinterest
Getty Images
第二代現代舞者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可是,當注重希臘神話、心理分析的表現手法,成為現代舞的傳統經典美學時,新一代的後現代舞者,又再一次推翻現代舞所建立的典範,這群被歸類為「美國後現代舞蹈」的編舞者提問,當舞蹈抽離了主題性、人性掙扎、與國家主義精神的敘事內容,不再強調充滿戲劇張力的情感效果之後,舞蹈的純粹藝術本質究竟是什麼?

時間拉回風起雲湧的60年代,當時受到新音樂、視覺藝術、電影等藝術型態的影響,和新達達主義運動等刺激,1952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策畫了一場即興劇場演出,也被稱為第一場的「偶發藝術」(Happenings)演出,參與者包含了視覺藝術家羅勃.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與中介於現代舞到後現代舞之間的舞蹈大師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等,這場演出也成了後現代舞蹈實驗的先驅。

Athletic dance move, Dancer, Choreography, Jumping, Dance, Tumbling (gymnastics), Performing arts, Black-and-white, Ballet dancer, Flip (acrobatic), pinterest
Getty Images
介於現代舞到後現代舞之間的舞蹈大師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

有趣的是,康寧漢原本是葛蘭姆學生,但他不同於葛蘭姆現代舞蹈中敘事性、情感性強烈的編舞手法,所編作的舞蹈抽象而純粹、沒有故事情節,任何日常動作皆可成為舞蹈,甚至透過機率來決定排舞順序,舞台上以充滿東方易經觀點的多焦點、多方位的空間觀來進行演出,而這些概念啟發了之後許多美國後現代舞的創作者。

Choreography, Dancer, Entertainment, Performing arts, Dance, Performance art, Performance, Event, Ballet, Musical theatre, pinterest
Getty Images
舞蹈大師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

舞蹈宣言,開啟美國後現代舞蹈運動

到了70年代初期,紐約市的舞者開始了後現代舞最重要的舞蹈運動──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Theater)。

一群曾向凱吉的學生鄧恩(Robert Dunn)修習編舞的藝術家,如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史帝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露辛達.柴爾茲、翠莎.布朗(Trisha Brown)、梅爾蒂斯.孟克(Meredith Monk)等人,因為其作品無法在當時主流的舞蹈比賽中入選,於是便相約在紐約傑德森教堂發表實驗創作。

Black-and-white, Arm, Monochrome photography, Monochrome, Standing, Dance, Leg, Joint, Photography, Physical fitness, pinterest
Getty Images
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在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Theater)進行舞蹈彩排。

這些演出重視的是過程,結果並不重要,往往一天就有無數場實驗性濃厚的演出,他們受到康寧漢隨機結構編舞方式的刺激,同時也受到西岸編舞家安娜.哈布林(Anna Halprin)及西蒙.佛堤(Simone Forti)等人的影響,想要重新定義什麼是舞蹈。

而後現代舞蹈大將伊凡.瑞娜首先提出了「後現代舞蹈」這個名詞,她在1965年發表了著名的舞蹈宣言(dance manifesto),認為後現代舞「反對奇觀、反對炫技、反對變形、戲法與偽裝、反對舞星形象魅力、反對英雄與反英雄形象、反對牽涉表演者或觀賞者、反對風格、反對陣營、反對表演者對觀眾的引誘、反對動人與感動」。

這些風格對現代舞的美學觀而言,是石破天驚的革命。雖然傑德森舞蹈劇場的舞蹈實驗只進行了短短的數年,藝術家便各分東西,但他們在世界各地宣揚後現代舞的理念,卻對當代舞蹈界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Standing, Photography, Arm, Black-and-white, Dancer, Fun, Stock photography, Athletic dance move, Dance, Balance, pinterest
Getty Images
後現代舞蹈大將伊凡.瑞娜

露辛達.柴爾茲便是舞蹈運動的一員,她同時也是康寧漢的學生,在離開傑德森舞蹈劇場後,便成立了自己的舞團,並在1976年和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與低限主義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共同創作了當代劇場界著名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Light, Lighting, Night, Font, Neon,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Facade, pinterest
Getty Images
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與低限主義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的共同創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柴爾茲的極簡主義藝術觀,與低限音樂家凱吉和格拉斯類似,他們喜好將藝術中最基本的元素重疊,移除個人感情或戲劇張力,對她而言,編舞動作本身就是內容理念,也因此,她的作品結構清晰、有如雕塑般精確,重複的動作有著抽象的美感,對觀眾而言,視覺上既簡單又複雜,但對舞者的肢體和大腦記憶而言,都是極大挑戰。

回到舞蹈初始狀態──簡單、優雅、純粹

柴爾茲非常喜歡格拉斯的低限主義音樂,她曾表示:「菲利普.格拉斯的音樂對我來說是相當崇高的,聆聽過後你會感覺好似經歷了一場旅程。」

於是,柴爾茲在1979年再次和格拉斯合作,編創了低限主義風格的經典作品《舞》,在此作中,舞者循著格拉斯低限綿延的旋律,觀眾可以看到舞者透過精心巧妙的計算,在舞台上重複跳躍、傾斜、前進、轉圈,展開無限的循環與重複,行走、跨步、跳躍、旋轉,以此不斷反覆堆疊,優雅地對應著節奏的張力,細緻純粹的動作中有著偶爾錯落的差異,牽動了舞者之間的動能與張力,構築身體與空間的對話,而舞蹈本身的重複動作也加深格拉斯音樂的視覺性,觀者幾乎可以看到女高音狂喜的聲音,抑或是音符落下的聲音閃耀在眼前。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pac.ntt/videos/799000853... [/facebook]

而由視覺藝術家萊維特(Sol LeWitt)所錄影投射在舞台後方的舞蹈錄像,將《舞》的錄像投影至覆蓋於舞台前方的透明薄紗,巧妙運用影像的不同角度和舞者的動作同步,在雙重空間中,時而前後交疊,時而左右分離,為舞台空間雕塑出平行與垂直深度。恰似與前台現場舞動的舞者互動,有時更甚至讓舞台仿若平行宇宙般倍增出不同的複雜舞蹈圖象,混淆了觀者對空間和時間的感知。

Stag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art, Theatrical scenery, Performing arts, Electric blue, Choreography, Concert dance, pinterest
(c) Sally Cohn
舞台仿若平行宇宙般倍增出不同的複雜舞蹈圖象,混淆了觀者對空間和時間的感知。

柴爾茲認為,「低限主義是所有的事情都回到了最初狀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精簡到最簡單。」她的作品因此展現了想像中的空間定位方式,透過舞者重複和增減的動作語法,創造出一種「純粹舞蹈」的形式魅力。

她讓觀眾在極簡主義風格的燈光、空間和音樂包圍下,全神貫注地欣賞舞蹈抽象形式的美感,動作本身即是意義之所在。柴爾茲曾表示:「我們這一代舞者奮鬥的目標是:傳達『舞蹈』動作本身(in and of itself)就是一個很美的事,它可以就是形式本身,如同一個純粹抽象的形式,而同時仍能代表一個在空間中移動的經驗,一個人類的身體經驗。」這或許也就是極簡主義舞蹈美學的奧義。

White, Black, Black-and-white, Standing, Monochrom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Performing arts, Fashion, Performance, Dance, pinterest
© Nathaniel Tileston
在極簡主義風格的燈光、空間和音樂包圍下,全神貫注地欣賞舞蹈抽象形式的美感,動作本身即是意義之所在。

影響深遠的傳奇

而這樣的美學風格,也成為當代編舞家的靈感來源,例如,曾來台灣多次的當代比利時著名編舞家姬爾美可性主義等主題的探討。

Finger, Sleeve, Shoulder, Elbow, Standing, Joint, Collar, Arch, Flash photography, Gesture, pinterest
BORIS HORVAT/AFP/Getty Images
當代比利時著名編舞家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她的舞蹈以流動線條,將舞蹈形式流變的思維狀態帶入觀念藝術的領域,並在21世紀開始,積極參與舞蹈進入美術館的實驗,其作品《Fase》的首演劇場版本,透過和諧的重複律動,加上燈光巧妙的投影,在背景舞台上投射出三道人影,就像是光與影的二重奏,充滿平衡對稱的韻律。

而近期這支作品又被放置入紐約現代美術館之中,編舞家在地板鋪上一層美麗的沙,而獨舞者舞動其中,觀眾從上方往下看舞者在沙子表面上留下一層層的幾何紋樣,作品營造從簡單中創造多樣性的效果,美術館空間與原作劇場空間的對比,既是互文回顧,又是創新,作品重新配置身體編舞在非劇場空間中的可能,為現場藝術的可能性更加延展推深,由此也可看出柴爾茲的後現代極限主義舞蹈,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力。

此內容來源為 youTube,該網站能找到相關內容或更多資訊。
Performance 13: On Line/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Jan 12-16, 2011
Performance 13: On Line/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Jan 12-16, 2011 thumnail
Watch onWatch on YouTube

*本文改寫自作者張懿文2013年為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所撰寫的導賞文〈從美國後現代舞脈絡談露仙達.查爾特斯的極簡主義舞蹈〉

什麼是現代舞?

現代舞是為反對芭蕾舞美學而產生的革命性舞蹈。在20世紀初,由著名的現代舞之母依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開啟先鋒,鄧肯從希臘女神的形象獲得靈感,赤足而舞動自由情緒,她反對芭蕾踮腳、外轉的不自然動作技巧,也不再舞出皇宮貴族喜歡的故事情節。

到了二戰後,現代舞的精神如感性抒發、自由和反對傳統的概念、個人主義、集體潛意識、充滿國族精神等的美學內涵,也隨著美國的崛起,成為國際冷戰結構中,自由世界的藝術代表,其中最著名的編舞者就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老師──瑪莎.葛蘭姆。

Portrait, Neck, Monochrome,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mile, Portrait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Style, pinterest
Getty Images
林懷民的老師──瑪莎.葛蘭姆。

葛蘭姆以對比強烈的「收縮」和「放鬆」技巧著稱,作品運用戲劇性張力強烈的身體,表達美國的民族精神與歷史,和深受心理學家榮格影響的希臘神話,意圖透過舞蹈,尋找能代表全體人類人性中的原型(Archetype)。

而現代舞中的情緒抒發與感性內容,又再次引發第三波的現代舞革命,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瑪莎.葛蘭姆的學生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他與來自紐約傑德森舞蹈劇場的舞者們,如伊凡.瑞娜和露辛達.柴爾茲等人,開啟了去除主題論述,純粹以抽象形式尋找肢體美感的後現代舞蹈。

從此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當代舞蹈中的多樣變化,從這些豐富而充滿革新精神的舞蹈中,找到了新的可能,也開啟了舞蹈在當代對不同議題論述的發展討論。

台中歌劇院 2018 NTT-TIFA─露辛達.柴爾茲舞團《舞》

5.11. Fri. 19:30

5.12. Sat. 14:30

填《大劇報》問卷抽臺中國家歌劇院紀念品、2018 NTT-TIFA藝術節演出票劵! http://www.npac-ntt.org/feedback/nttpost201803/